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广东代表、干部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

2022年11月03日  来源:南方日报  浏览次数:

报告要义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我们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

●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实施一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完善人才战略布局,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着力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

北京连线

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强调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

报告蓝图宏伟、路径清晰,引发广东代表、干部群众热烈反响。他们一致认为,报告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让人倍感振奋、倍增干劲,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作出广东贡献。

党的二十大代表、广东省科技厅厅长龚国平: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02210201431152862.jpg

党的二十大代表、广东省科技厅厅长龚国平说,报告从战略全局上对党和国家事业作出规划部署,是指引全党全国人民在新时代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科学行动指南。“报告对新时代科技创新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全省科技工作者倍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报告提出,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龚国平说,近年来广东围绕“四个面向”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1+1+9”工作部署,以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牵引,积极构建以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为主轴,以港深莞、广佛、澳珠为极点,其他城市协同支撑的“两廊三极多节点”创新格局。同时,加快战略科技力量布局建设,打造一支体现国家使命、具有广东特色的“科技王牌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全省科技系统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龚国平说,广东将着力完善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布局,全面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奋力打造原始创新重要策源地、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先行地、科技成果转化最佳地、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地、创新人才高地示范区,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强省。

党的二十大代表,广东新会美达锦纶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工程师、企业技术中心总监陈欣:

企业充分享受到科技创新政策红利

202210201431364649.jpg

报告提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令党的二十大代表,广东新会美达锦纶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工程师、企业技术中心总监陈欣倍感振奋。

“科技需要创新,创新需要人才,人才需要教育,三者有机融合、密不可分。”身处企业生产研发一线多年,陈欣对此有切身体会。她说,近年来,公司能够成功进入化纤纺织和新材料一体的高新技术领域,顺利打开国内国际市场,有赖于国家对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视。“从行业内最早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到最早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我们充分享受到了从国家到地方科技创新政策释放的红利。”陈欣说,产业链中每一个环节、每一道工序、每一项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形成产业链协同创新,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

科技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陈欣说,近年来,公司在引进高端人才的同时,还形成了“内培”机制,针对不同岗位的员工分别开通行政和技术培训通道,“我们把终身学习、持续学习落实到行动中,让每一个员工都有不断学习成长的机会。”陈欣说,公司目前已培养数十位在职研究生,他们在重要岗位发挥着骨干带头作用。

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陈欣说,公司的未来发展要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通过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贡献力量。

党的二十大代表、韶关市星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项目组组长周姗:

以科技创新助力群众增收致富

202210201432292222.jpg

“报告回顾了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伟大成就,作为一名来自基层一线的代表,现场聆听报告后,我感到热血沸腾、心潮澎湃。”党的二十大代表、韶关市星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项目组组长周姗说,报告提到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为新时代新征程的农业现代化发展工作指明方向,也给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增强了信心和动力。

从事食用菌产业的一线工作经历,让周姗深刻感受到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她所在的星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工厂化食用菌研发、生产和销售的现代化高科技农业企业。近年来,公司发挥知识产权和科技优势,通过集中制包、分散出菇,将工厂化种植和联农带农结合起来,打造出独具特色的“韶关菌”和“韶关山珍”。“现在我们已实现工厂化种植,建设了‘全产业链生产基地’,并成功创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通过把现有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发展成果,为群众增收致富打下了基础。”

推动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需要有一批农业现代化水平高、科技含量高、产业领导力强的企业。周姗说,她将坚持技术创新,坚持联农带农,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工作和现代化种植技术的普及。接下来,要充分发挥农技推广驿站、博士工作站、食用菌全产业链实践基地等功能,大力推广食用菌知识和种植栽培技术,让更多乡亲享受到科技创新带来的实惠。

广东回音

广东干部群众热议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为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贡献智慧

连日来,聚焦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等重要论述,广东干部群众展开热议。大家表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以更坚定的决心、更强烈的担当、更扎实的作风开创广东科教和人才事业发展新局面,为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贡献智慧和力量。

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报告充分体现了党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以及对人才的渴求更加迫切。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加充满信心,更加感觉到责任重大。”广东省教育厅党组书记朱孔军说,报告强调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为新时期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全省教育系统将迅速行动起来,深入学习、认真贯彻,更加主动、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到教育改革发展各方面、全过程,以更坚定的决心、更强烈的担当、更扎实的作风努力开创广东教育事业新局面,为教育强国建设作出广东贡献。

广州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上持续用力,努力让更多孩子在家门口既能“好上学”更能“上好学”。广州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陈爽说,报告指出要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广州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统筹推进市域各级各类教育高质量发展,着力构建“公平卓越、活力创新、开放包容”的广州教育新体系,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和人才高地贡献广州教育力量。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党委书记、校长姚训琪表示,要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传承华附红色基因和光荣传统,发挥学校在全省基础教育的头羊效应,埋头苦干、勇毅前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不断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用科技创新为发展注入新动能

报告提出,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季华实验室是广东启动建设的首批省实验室之一,该实验室光电科学与技术研究部研究员李延伟表示,报告极大激发了科技工作者报效家国的精神力量。“我从事光学工程研究,致力于为相关行业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李延伟说,作为新时代的科技工作者,他将以更饱满的热情、更昂扬的斗志,投入显示制造装备的技术和产品研发,并利用大湾区的产业优势,积极推动科研成果的落地应用。

“报告提出要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这让科技工作者信心更加坚定。”位于东莞的电子科技大学广东电子信息工程研究院院长陈雷霆表示,研究院大力推进技术创新、产业创新、人才创新,取得一系列科研成果。“希望今后进一步以体制创新赋能科技创新,探索更加灵活的经费管理制度、更加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赋予科研单位、科研团队更大自主权,让科研人员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攀登科技高峰,释放出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

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队伍

人才是第一资源。报告提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对此,广东工业大学党委书记胡钦太说,学校以人才强校战略为牵引,以团队聚集人才,同时依托重大协同创新平台,构建平台育才体系,坚持在承担大项目、培育大成果中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十四五”期间学校将引育一批高层次人才和若干创新团队,致力于在集成电路设计制造等技术领域取得突破,让人才发挥作用,创新活力迸发。

暨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教授刘明贤从事纳米材料研究近20年,他表示,高校教师要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特别是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人才。“高校不仅要提高青年学生本领,更要引导他们立志为党和国家作贡献,为我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提供人才保障。”

“我们将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队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广州市黄埔区委组织部副部长、人才工作局副局长杨灿说,将发挥“百千万亿”人才集群作用,充分激发1000多家高端研发机构、3万多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人才活力,全面建设中新广州知识城“国际人才自由港”,推进建设广州实验室、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重大引领性平台,助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

(本文作部分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