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科协九大>媒体关注>详细内容

【南方+】20位第十四届广东省丁颖科技奖获得者受表彰

2018年09月29日 来源:南方+ 阅读:

9月28日,在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代表大会上,20位荣获第十四届广东省丁颖科技奖的中青年科技工作者获表彰。其中,荣获该奖的江世贵、陈乐天、周少川3位杰出代表来自农业领域。

广东省丁颖科技奖是1989年经广东省政府批准并以著名科学家丁颖院士名义设立的科技奖项,表彰奖励为广东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做出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人才。根据《广东省丁颖科技奖评选办法》及《广东省丁颖科技奖评选办法实施细则》,获奖者经第十四届广东省丁颖科技奖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和第十四届广东省丁颖科技奖评审工作委员会审定。

会上颁奖词介绍,这些获奖者是广东优秀中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杰出代表,他们热爱祖国、服务人民,自觉把实现自身价值与发展广东省科技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他们追求真理、无私奉献,具有“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的科学精神和良好的科学道德与学风,在自然科学技术领域取得了优异成绩,为广东科技创新作出了积极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受表彰的20位第十四届广东省丁颖科技奖获得者当中,有3位来自农业领域。他们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江世贵、华南农业大学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陈乐天和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新品种选育研究室主任、二级研究员周少川。

江世贵,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从事水产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研究,在斑节对虾全人工繁育及遗传育种、南海水产种质资源库构建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这些成果对斑节对虾养殖产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对南海重要生物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获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排名第一)、海南省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均排名第一)和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一等奖2项(排名第一)等;主持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30余项;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1件;主编论著2部;发表论文279篇,其中被SCI收录论文53篇;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多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陈乐天,华南农业大学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从事水稻重要农艺性状分子机理研究,在解析和克服水稻远缘杂种不育方面取得突出成果,对创制优良杂交稻亲和育种材料具有重要意义。获中国侨联创新人才贡献奖(排名第一),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名第十);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主持12项省部级以上课题;发表科研论文40余篇,总SCI影响因子260多点;发表论文被引1500多次,其中发表在Annu Rev Plant Biol(影响因子22.808)的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获得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百名优秀德育教师等荣誉称号。指导学生获iGEM国际金奖3项、单项奖4项。

周少川,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新品种选育研究室主任、二级研究员。30多年来主持育成了水稻优品种丰华占、黄华占、美香占 2 号、五山丝苗等91个新品种,128次通过国家或省级以上审定。其中黄华占是当前我国优质稻最大面积的优质稻品种,美香占2号是当前广东省推广面积最大的品种。优质稻组合荃优丝苗、隆两优534、晶两优1377、梦两优黄莉占等20个组合近年29次通过国家和省级审定,推动了我国优质杂交稻的迅猛发展。以主要完成人获得成果20项,其中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1项(排名第一),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排名第一);获国家植物新品种权12项。主持国家、省级重大科研项目50多项,构建了水稻核心种质育种理论和材料体系,发表科研论文174篇。

其他领域的获奖者有中交四航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王胜年、暨南大学生物医学转化研究院院长,教授尹芝南等。

文丨南方+、南方农村报记者 喻淑琴 实习生 陈秀萍 摄影 刘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