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工作刊物>详细内容

工作简报(第74期)
广东省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 2015年3月31日

2016年11月29日 来源:
阅读:

广东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2015年工作要点

  2015年是全面落实“十二五”《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目标任务的重要年份,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责任重大,任务艰巨。2015年全省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求,全面落实《广东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工作方案》和《中国科协、广东省人民政府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共建协议》,坚持“政府推动、全民参与”的工作方针,坚持“大联合、大协作”的工作机制,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和全面深化改革”为要求,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提升科普公共服务能力”为重点,突出科普工作的大众性、基层性、基础性,全面完成“十二五”纲要工作确定的目标任务,为“十三五”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我省实现“三个率先、两个定位”目标作出贡献。

  一、围绕中心工作,扎实开展主题科普活动

  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和全面深化改革”为要求,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的主题,围绕社会公众关注的流行疾病、重大自然灾害、突发公共事件、反对邪教迷信等民生热点问题,精心组织开展基础性、群众性、社会性科普活动。

  1.组织开展“广东省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全国科技周、全国防灾减灾日、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全国科普日、广东省科技进步活动月活动”等主题科普活动,组织专家做好相关科学知识的释疑和宣传,引导社会公众科学应对发生在身边的事件,在全省营造浓厚的科普氛围。

  2.结合承办第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围绕年会“创新驱动先行”的主题,充分利用年会院士专家的资源优势,在全省组织开展“科学家科普报告校园行、公众网络科普大赛活动、公众‘科普一日游’活动”。

  3.组织开展“3.23”世界气象日、“3.24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爱眼日爱牙日艾滋病日、“5.12防灾减灾日”、“防震减灾宣传周”、“7·28 唐山地震纪念日”、“世界地球日”、“全国低碳日”等公众纪念日科普活动,举办“小红帽”广东红领巾应急避险教育、安全生产科技周,推动科普知识“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增强公众卫生保健、减灾防灾、安全生产的科学意识。

    4.围绕环保中心工作,积极普及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低碳生活知识,开展全省环保宣传月活动,营造社会环境文化,深化公众参与,拓展环境教育新途径,助力全民环保科学素养的提高,为环境保护事业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文化氛围。

  5.结合粤港两地联合承办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推动高校建立健全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机制,完善政策扶持体系。举办“挑战杯”香港地区选拔赛、国际科技创新专项赛,探索建立粤港大学生创新创业合作机制。   

  6.发挥各级科技场馆、科普教育基地、科普示范社区、科学教育特色学校在科学传播与教育中的示范作用,引导和组织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少年,走进科普教育阵地,参与科普体验和实践活动,提高广大群众的科学意识,增强运用科学知识处理日常工作、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二、以需求为导向,深入开展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

  坚持以需求为导向,面向广大青少年、农村群众、城镇居民、领导干部公务员等重点群体,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人才、技术、资源优势,深入开展各项科学素质提升工作。

  7.深入实施青少年科学教育“五个一”工程,发挥各级科学教育特色学校的示范作用,推动中小学校科学教育普及化、课程化、社团化、制度化。认真组织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竞赛、机器人竞赛等示范性活动,举办第30届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第15届广东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第3届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实践能力挑战赛和青少年虚拟机器人竞赛活动,继续实施全国高校青少年科学营广东营活动和广东省青少年科技英才计划,深入推进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

  8.结合国家和省教育考试改革的新要求,开展基础教育物理、化学、生物、小学科学等理科实验能力培养及考试评价的改革实验,着力提高中小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组织开展2015年广东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科技活动成果交流展示、全省中小学幼儿园校园学生科学实践体验活动和全省中小学学生科普知识竞赛,活跃和丰富学生校园科技文化生活,增加学生科技科普活动机会。总结和推广中小学幼儿园校园科技节(周)、科学实践体验活动、青少年科技竞赛等活动的经验,以及科学教育特色学校的科学教育先进经验,推进中小学科普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建设。

  9.举办第九届广东大中专学生科技学术节、青少年科技竞赛、未成年人安全健康教育活动,引导青少年学习自护知识、掌握自护技能,提高青少年的科学兴趣和科学探究能力,促进课外科技活动与课堂教育的有机结合。

  10.扎实开展社区科普工作。围绕城镇劳动者和社区居民学习工作、就业创业、卫生保健、科学生活的需求,加强社区“科普组织、科普书屋、科普活动室、科普画廊、科普志愿者服务站和科普大学教学点”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提升社区科普公共服务水平。积极利用城市社区辖区内科学教育的丰富资源,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壮大社区科普志愿者队伍,创新社区科普服务方式,形成社区科普工作合力。

  11.深入实施“社区科普益民计划”,认真组织好2015年全国“科普示范社区”项目的评审推荐工作,指导获奖社区规范奖励资金的使用、监督和绩效管理工作,大力培育和发展科普社区,充分发挥全国、省级“科普示范社区”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科普服务进街道、进楼宇、进家庭。

  12.继续大力实施千万职工大培训行动,办好广东职工大讲堂,充分发挥广东职工教育网作用,在企事业单位中建设一批职工教育示范点和学习中心,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扩大受众面,激励更多的职工提升技能水平。

  13.深入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求,认真组织好2015年全国、省级“科普惠农兴村计划”项目的推荐、申报和评审工作。建立健全“科普惠农兴村计划”项目资料库,大力培育和发展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和科普带头人,加强科普惠农服务站建设,发挥科普惠农表彰对象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强科普惠农项目资金使用的监督和绩效管理工作,指导获奖单位和个人规范使用财政资金。

  14.深入开展“广东农村青年科技文化活动月”活动,实施农村卫生清洁、千乡万村环保科普、“千会服务千村”行动和暑假“大学生千乡万村科普惠农服务”行动,深化大中专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和科普志愿活动,向农村群众重点宣传科学生产、科学生活,开展保护生态环境、保护耕地、防灾减灾,倡导健康卫生、移风易俗等内容的宣传教育,促进广大农村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尚。

  15.深入开展农业科技下乡活动。以满足农民的科技需求为出发点,以服务农民增收为目标,按照“围绕主导产业,培训专业农民,进村办班指导,发展‘一村一品’”的思路,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县工程,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组织专家、科技人员下乡入户,深入田间地头,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服务农民和农业生产,着力培育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16.深入实施行政机关公务员培训规划纲要。针对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群体的职业特点和需求,抓好公务员四类培训工作,增强公务员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面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普工作。组织开展专题科普报告会、科普讲座、科普进机关等活动。积极推动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带头“读一本科普书、听一场科普讲座、参加一次科普活动”。

  17.积极提升专业人员的业务素质。组织实施国家、省知识更新工程、继续教育计划和全民技能提升储备计划,大力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

    18.扎实推进“攀登计划”广东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专项资金项目申报工作,每年资助省内高校1000个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开展包括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科技发明制作等各类科技实践研究,为推动我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累基础人才。

  三、加快科普信息化,提升公共科普服务能力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大力加强科学教育、大众传媒、科普资源、科普设施、科普人才等基础建设,提高科普基础设施的信息化水平,增强公共科普服务能力。

  19.强化科学教育基础的支撑作用。完善基础教育学段的科学教育,结合广东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案实验,推进基础教育物理、化学、生物等理科课程和教材改革,提升科学教育教学质量。加大科学类教师实验能力交流展示活动和科学教育教研活动。举办科学领域教师的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交流展示活动,组织科学领域教师开展科学探究实验教学、优质课、优秀论文等教学交流研讨活动,提高教师的基本实验教学能力,提高科学类课程的实施水平和质量。规划并实施中小学幼儿园科学课程教师、科技科普教育教师的骨干教师能力提升工程和薄弱学校科学类学科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工程。组织优秀科学类教师和科技科普指导教师到欠发达地区、农村薄弱学校送教活动。充分发挥各级科学教育特色学校的示范带动作用,建立面向中小学校的青少年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立完善科技教育专家库。

  20.积极推动传统大众传媒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电台、报纸等传统媒体在科学传播中的重要作用,加强与新兴媒体的互动融合,实现纸质刊、移动刊、互联刊、大屏互动刊等多刊联动的全媒体传播,实现微时代大众传媒科学传播的创新与发展,提高科学传播的受众面。积极组织和动员科技馆、科博馆、科普大篷车、科普教育基地、社区科普体验馆等机构平台,在内容、渠道、经营、管理等方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在线虚拟漫游和互动体验,把科普活动搬上网络。

  21.建设“广东微科普传播平台”。大力推动信息技术手段在科普中的广泛应用,打造科普资源在线服务互动平台,提高科普资源共享受益面和资源使用率,加快科普信息化进程。通过二维码等方式引导公众便捷参与,设置科普活动自媒体公众账号,开展微博、微信配送,微视直播,现场访谈线上互动等活动,促进科普活动线上线下相结合,让科学知识在网上流行。适应公众对科学技术的广泛需求,加强科普资源专业化建设,建设好广东科普资源网、中国科普资源开发与集散中心华南分中心和广东省数字化科普资源网站。拓宽大众科普传播渠道,因地制宜地推动在机关、社区、公园、宾馆、车站、影院等公共场所设立科普传播网点、传播终端,为公众获取科普知识提供便利。

  22.加强优秀科普资源的开发、集成与服务工作,繁荣科普创作。加强新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创新和丰富科普资源的表现形式,强化科普与艺术、人文融合,充分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舞台剧、话剧、动漫等形式,运用形象化、人格化、故事化、情感化等创作方法,增强科普作品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充分利用学会、教育机构、科研院所、科普教育基地的人才、资源优势,加强优秀科普产品、网络科普、科普动漫、科普图书、科普挂图的开发、征集工作,继续编写出版《广东省公民科学素质读本》系列丛书,举办广东省科普作品大赛,推广优秀科普剧目,加强优质科普资源的集成共享利用,完善科普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推进科普资源在基层使用。

  23.扎实推进各类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全省科普基础设施的规划和指导工作,改善和提高现有科普场馆的设施功能。积极推进科技馆、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及企事业单位研发中心等公共实验室、主题公园、消防平台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加强农村科普“站、栏、员、基地”建设,提高县(市、区)“科普大篷车”电视栏目的宣教覆盖面。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各类公益性科普设施,大力发展林业、消防、防震减灾、气象等各类科普教育基地,组织发动广大群众走进科普教育基地、参加科普一日游活动。继续做好全国(省级)科普教育基地的申报、考核和管理工作。

  24.加强农村、社区、企业科普人才和青少年科技辅导员的培训工作,提高科普工作者的策划、组织与管理的能力。大力发展各类科普志愿者队伍,完善科普志愿服务激励机制。提高科普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实施“青网计划”——广东青少年网络文明志愿行动,开展绿色网络、青春励志、素养提升、网络关爱等网络文明系列活动。

  四、完善纲要工作机制,促进科学素质工作均衡发展

  25.健全各级纲要实施工作机构。充分发挥各级纲要办的组织协调作用,强化纲要成员单位的职责任务,进一步建立健全“大联合、大协作”的工作机制,完善评估、考核、激励工作制度,促进各地各部门纲要实施工作均衡发展。

  26.加强基层科普组织建设。大力发展农村、企业、学校、街道、社区科普组织,加强各级科普示范体系建设。认真做好创建2016-2020年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的推荐申报工作,充分发挥各级科普示范县(市、区)、示范镇、示范户的带动作用。

  27.认真做好纲要工作总结和规划工作。做好“十二五”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的检查、评估工作,及时总结经验,树立典型。做好2015年国家、全省和有关地区全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工作。加强调查研究,认真组织制定本地区、部门“十三五”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规划和实施方案。加强工作交流,继续办好《科学素质工作简报》、《南粤科普全民科学素质》专刊和《科普惠农、社区科普》专刊及科学素质网、岭南科普网,发挥各类媒体在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中的重要作用,达到“电视有影子、报纸有内容、网络有素材和社会有声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