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探讨思考>详细内容

“科技馆活动进校园”项目试点工作总结

2016年12月01日 来源:
阅读:

项目背景:

20066月中央文明办、教育部、中国科协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科技馆活动进校园”工作的通知》,旨在将科技馆的科普活动送到学校,使科技馆资源与学校教育特别是科学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结合起来。同时,为社会各方参与开发青少年科普教育和科技活动内容搭建平台,建立资源共享机制,促进校外科技活动与学校科学教育有效衔接。这项工作是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重要项目之一,也是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的重要举措之一。

20068月,根据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开展科技馆活动进校园工作要求的通知》的要求,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会同中国科协科普部共同组织这项工作在全国的试点。试点工作以探索校外科技活动场馆与学校建立长期合作的工作机制和工作模式为目标,采用以奖代补的方式推动科技场馆发展教育项目,以专家组指导、定期培训研讨的方式指导试点单位的业务活动,发挥试点单位不同的特点,进行不同方式试点探索、并适时根据试点工作的进展情况,对试点单位进行调整。每年参加试点单位的规模约为30多家,工作开展三年来,全国累计48家科技场馆、青少年科技中心和青少年科学工作室参加项目试点工作。

一、校外科技场馆科技教育工作跨部门协作意识加强,合作模式初步建立,并得到教育部门的肯定。

(一)在项目的推动下,一些地区的教育管理部门和校外科技教育机构建立了一定的合作,保证了试点工作的可持续性。

广西科技馆——南宁市教育局合作成立科技馆教师志愿者团,科技馆从服务需求、人员专业背景、个人服务意愿和时间安排等方面对近百名教师志愿者进行工作管理。志愿者工作包括机器人、天文、学前教育、美术设计、电脑技术、文书工作、教学辅助、课题研究等。为了帮助志愿者们更好地进入角色,科技馆设计科普实践培训课程,并建立每月例会制度。

襄樊市科技馆——教育部门等单位准备联合出台《进一步推动“科技馆活动进校园”的意见》,明确要求学校提供科技活动场地,由副校长和专职科学教师参与项目,科技馆为学校提供器材与资源支持。襄樊市文明办从2009年起,将全市各中小学校开展“科技馆活动进校园”项目列入“市级文明单位创建”的考核条件内容之一。

吉林梅河口市科技馆——倡导并促成由市科协、市教育局、科技馆、科技示范学校等部门参与的“科技馆活动进校园”项目联席会议。两次联席会议的召开,明确了各联席部门的职责和该项目在梅河口市运行的模式及要求,并确定2009年度以农业和环保教育作为活动突破口。

山东省科技馆——与教育部门合作,结合学校科学课程制定“科技馆活动进校园”工作方案,科技馆负责校外场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教育部门负责发现课程与资源的结合点、教学;每周三为科技馆与试点学校教师工作交流日,通报进度和讨论问题。

(二)一些校外场所有计划地承担了学校一些劳技课、综合实践课、科学内容的选修课和学校兴趣小组的内容,在时间、内容、人员安排上与地方教育管理部门或学校协商配合完成,帮助学校丰富拓展科学教育的种类和内容,其中既有安排在校外科技场馆进行,也有安排在学校进行。

天津科技馆——2009年与塘沽区教育局、塘沽区教育中心达成合作协议:在塘沽全区中小学校推广天文特色课。课程教材由科技馆组织专家进行开发实验。

宁夏科技馆——动员宁夏天文爱好者协会、宁夏气象学会、气象科普馆、银川市教科所高中地理教研组、银川学生社团等方面参与青少年天文活动。各方相互配合完成活动的策划和组织实施:科技馆提供活动的器材和活动场地;教科所帮助组织银川市高中地理老师;新闻媒体进行活动预报和宣传报道;学生社团向学生发布活动信息。

哈尔滨科学宫——与区教育部门达成协议,以“团体”的形式定期接待学生参观和培训,利用学校劳技课时,分年级开设“航模制作”课程。教育管理部门将学校开展科技馆进校园活动情况列为考核学校素质教学的指标实施考核。

北京东城区青少年科技交流馆——蓝天博览课:以动手操作为主,4种课程类型,每个类型的课程200人左右每次6个科技活动项目,已经排入学校教学计划。

(三)校外科技场馆积极联络高校、地方学会等不同机构,构建校外科技教育的工作网络,有计划有组织地组织机构和专家参与项目,共同服务于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有效地弥补学校科学教育专家力量薄弱的问题。

1、  定期的专家科普讲座;

杭州市科技交流馆——“我和科学家有个约会”系列青少年科普讲座。

2、  指导学校的主题科普活动;

吴江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联系蚕桑学会专家为小学养蚕活动提供专业支持,开展“蚕桑知识知多少”、“我是种桑小能手”、“我的蚕房我作主”、“养蚕问题活动包”等主题活动。

湖北襄樊科技馆——根据不同学校科普活动的主题,作为联络机构邀请农业局、城建部门、航天所、自来水厂和造纸厂的专家为学生活动提供专业支持,包括提供背景资料、与教师共同设计活动方案、为学生进行实验演示、指导学生开展活动等。

青岛青少年科技中心——联络青岛大学工程学院、生物学院、莱阳农学院动植物专家,帮助学校设计和组织开展“仿生”活动,如知识大比拼、仿生科普剧等,学校教师普遍反应这方面知识缺乏,科技专家通过集中培训、提供资料、及时答疑等方式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2009年以“认识海洋,关爱海洋”活动主题,开展“专家带着标本进学校、专家带我看展馆、学生海洋科普宣传员”系列活动

3、  指导学校研究性学习、科学兴趣小组(野外科考和探究活动)

自然博物馆——内蒙古野外科学考察,场馆的科研专家开设研究性学习的专题讲座

合肥科技馆——帮助学校联系工厂、气象台、研究所等单位进行实地考察,考察与科普专题讲座结合,观看科技资料片,让学生感受和体验真实的科研仪器设备。

4、  开发科学教育和科普活动资源(教案、活动方案、器材、展品、展览)

牡丹江科学工作室——联络风力发电厂、农技站、园林处、食用菌研究所的专家,为试点中小学开发“风能的开发和利用”、“我身边的空气”、“植物与环境”、“黑木耳生产与节能环保”等科技活动方案,并由专家和教师共同合作,在试点中小学中实施。

宁夏科技馆——组织协调宁夏气象学会、宁夏天文爱好者协会、气象局、气象博物馆给项目进行支持,共同策划天文教学项目的课程内容和参观、野外天文观测活动、媒体宣传报道。

5、  牵头举办区域性的校外课外主题科普活动

伊春市青少年科技中心——开展“林蛙保护教育”活动,联合专家制作知识科普手册、科普宣传单、在试点学校举办讲座、指导学生课外、校外活动,利用科普大篷车进行活动宣传。

玛纳斯县青少年活动中心——经与教育局、学校校长和科技辅导员协商,结合中小学综合实践课和学校实际情况,中心为试点学校设计了“沼气”、“垃圾分类”等10项主题科技活动,并协助各学校开展。

天津市科技馆——多年来坚持开展特色学生天文活动,在活动组织和资源准备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0910月,天津市教委、天津市科协、天津科技传播发展基金委把第二届天津市中小学生天文节的承办权交给了天津科技馆。为期15天的天文节活动设计成预备竞赛活动和决赛活动两大部分,包括有奖征文、天文摄影比赛、网上天文知识有奖答题、天文知识擂台赛、联合观测、报告会、参观等形式。

二、校外科技场馆的教育活动尝试以项目的方式推进,以资源带动活动开展

(一)大部分试点单位逐渐建立了“将零散的活动打造成资源包系列,以品牌方式向青少年、学校和社会推广”的意识,每一年开展系列性、主题性的活动,扩大校外场所的社会影响。科技活动配合场馆外部运营工作,为学校提供服务,建立了与学校合作的有效渠道。

北京自然博物馆——不断完善中小学“生物课开在博物馆”和“一堂有趣的生物课”两个项目。初中组“生物课开在博物馆”,两周一次2学时,由博物馆专家带领小组在博物馆或校内外场所开展古生物、昆虫、微观生物学、植物学、生态学5方面的探究式学习。小学组“一堂有趣的生物课”,教师与专家配合,在小学56年级开展“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课程,课程从动物、植物、古生物、人类四个领域进行。此外,暑期和周末新增了面向青少年及其家长开展“灵山科考”、“博物馆奇妙夜”活动,形成了面向学校团体和青少年参观者不同的博物馆教育项目。

宁夏科技馆——帮助学校筹建天文爱好者社团,开展天文科普教学活动。活动时间为每周二、三、五下午两节课后,每次1.5小时。小学阶段46年级学生,每次活动40100人,以天文和宇航基本知识为主。中学主要是高一学生,每次3060人,采取教师和专家授课、辩论、小型观点发布会方式进行。

杭州科技交流馆——根据杭州市教委、杭州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暨青少年学生第二课堂领导小组办公室《杭州市青少年学生第二课堂行动计划》的文件精神,发挥该馆作为杭州市青少年第二课堂活动场馆的作用,经过汇总率选出适合中小学生特点的科普讲座,组织杭州市社区科普讲师团讲师走进学校举办“百场科普讲座进学校”的活动。

山西省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简单机械和机器人”、“机械加工小制作”两项科普活动在全省26所中小学校开展活动,进入了小学的科学课堂,确定了16所项目重点学校,并在此基础上,工作室接待项目学校到工作室活动学习。

甘肃科技馆——结合所开发的“思维训练”资源包在试点学校定期进行系列活动,作为大篷车车载展品到学校巡回活动。

(二)在开展活动的同时注重活动资源的积累和建设,根据学校不同年级科学教育的要求,试点单位将自身现有的展品进行整理和功能拓展,为学校科学教育活动提供器材和更丰富的素材。把本单位以往的科技活动进行深度开发,力求形成较完整的系列,以普及推广的方式作为学校综合实践课程的备选内容。根据学校教育需求,开发课外、校外主题科技活动资源,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服务。

海英才俱乐部——由上海市未成年人科学素质推广项目办公室负责整个项目的策划和监管;《动手做报》负责项目管理、实施;上海市科协学会专家11位教授作技术支持;宝山区教育局具体负责在上海的试点实践;宝山区中小幼13位科技教师负责编撰项目包并进行实践。

宁夏科技馆——选择国际天文年的十一个基础项目中的五个,根据中学生的水平,分解设计成15个活动项目,配合自主开发的《天文观测和摄影》资源包,将科技馆参观、校外社团学习、户外观测等活动结合到一起,于20093-7月份组织试点学校的天文爱好者参与。

天津科技馆——经过一个学期的在试点学校的教学实践,编写出以课堂教学和天文观测相结合的天文校本教材初稿。为了配合16课时的校本教材使用,天津馆还根据不同每课的主题开发了图文并茂的幻灯片,供教师使用,配套的硬件器材也在开发之中。根据小学6年级科学课程标准中《神奇的杠杆》、《日食》的内容,设计了基于科技馆展品、原理演示视频与图片结合的多媒体课件。

合肥科技馆——拓展现有展品的内涵与外延,开发“彩虹系列”展品探究学习菜单,为学生到馆内参观提供引导。2009年,在馆内展品基础上开发出《奇妙的声音》 活动,该科普活动将5个和声音有关的科普实验结合在一起,通过科普小课堂的形式,设置观众参与的互动环节,将声学的有关知识传达给受众。

青海省科技馆——开发《车轮上的科学》、《植物的一生》科技活动资源包,包括教学课件、高原野生植物展、学生活动手册、视频参考资料等。

三、校外科技教育工作从业人员能力建设受到各单位重视

(一)各单位项目人员改变以往以本单位为中心工作态度,主动和学校教师、教育专家和科技专家等进行沟通合作,主动进入学校课堂、参与科学教师教研活动,这有助于科技场馆的员工学习了解学校科学教育和他们的需求,提升业务能力。

部分试点单位注重从不同渠道提高本馆员工在教育工作方面的能力,外出培训和学习后的员工都在专题学习日中与展教中心全体员工分享信息,交流感受,根据学习体会共同探讨如何深入开展本馆教育项目。

(二)校外科技场馆发挥自身基地作用,促进科学教师专业发展。包括协助教育部门举办教师教研活动,科技场馆承担师范生实习工作,为学校教师进行科技馆展品的相关培训,帮助校长和教师充分认识科技场馆的教育价值和功能,提高教师的科学素质。

中国地质博物馆——与北京西城区教委、西城区教育研修院地理教研室共同开展“地理老师地学知识培训”系列研修活动,邀请博物馆专家带领地理老师参观博物馆,进行地理知识的专题讲解,帮助老师们开阔视野,提高科学素养。

郑州科技馆——举办全市教师利用科技馆资源实施科技教育的比赛,“利用科技馆资源开展校外教育”高级研修班

天津科技馆——与区教研室建立合作关系,举办“在科技馆上好科学课”专题教研日;教师利用备课卡,到常设展厅备课,并可结合展品安排教学活动。

上海市科技艺术中心——面向中小学科技教师全员培训“社会科机教育资源整合利用的理论与实践”课程,指导和动员教师使用校外科技资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