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通知公告>详细内容

2017年广东省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要点

2017年03月16日 来源:省科学素质纲要办
阅读:

广东省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

(2017年3月)

2017年是我国发展史上极其重要意义的年份,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将胜利召开,我国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将迎来新的历史发展机遇。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为己任,把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全社会推动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使蕴藏在亿万人民中间的创新智慧充分释放、创新力量充分涌流。”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把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为全面推进“十三五”时期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提供了思想指引和战略指南,为我省深入贯彻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提供了不竭动力。

2017年,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的决策部署,按照省政府办公厅颁布的《广东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粤府办〔2016〕64号)确立的目标任务、工作分工和措施要求,全面推进我省“十三五”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坚持“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工作方针,坚持“大联合、大协作”的工作机制,在继承中求创新、求实效、求发展,在创新中谋出路、增活力、促提升,进一步坚定信心,把握机遇,乘势而上,攻坚克难,创新推动我省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上新水平,为我省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目标作出新贡献!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健全机制,形成全民科学素质建设新合力

1.落实工作责任。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2016年全省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实施《广东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明确人员责任,完善工作措施,健全纲要实施工作机制,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制定具体的工作实施方案,推动将《广东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确定的目标任务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科技发展规划和部门年度工作计划。

2.进一步完善社会动员机制。加强地方、部门之间纲要实施工作的联系与合作,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积极性,探索建立各级各类科普专业联盟,形成大联合大协作的工作新合力。

二、加强示范引领,广泛开展主题科普活动

3.组织开展全省性示范性群众性活动。紧紧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建设创新型广东”的工作主题和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以社会公众需求为导向,组织开展好全国科技周、全省科技进步活动月、全国科普日及各类公众纪念日等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主题科普活动,大力宣传普及绿色发展、安全健康、高新技术等知识和观念。

4.加强民生科普服务。坚持大联合、大协作工作方法,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力量,更加关注保障和改善民生,针对流行疾病、重大自然灾害、突发公共事件、反对邪教迷信和重大科技事件等社会热点问题,加强正面宣传引导,及时开展应急科普宣传教育活动,组织专家做好相关科学知识的释疑和宣传,引导公众不信谣、不传谣,正确认识和应对发生在身边的事件,增强公众利用科技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提高主题科普活动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促进科技知识、科学方法在全社会普及,在全社会推动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

三、突出重点,扎实推进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

5.全面推进青少年校内外科技教育活动。要充分调动和保护好各地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针对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的特点,开展学龄前科学启蒙教育,完善中小学科学课程体系,构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建立“中小学特色科学教育基地”和“STEM教育实验项目学校”,开展科学教育的科学研究和跨学科创新实践的教改实验,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提升中小学校的科技教育水平。精心组织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机器人竞赛、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高校科学营、科学调查体验和科学家科普报告校园行等品牌特色活动,鼓励中小学校大力开展学校科技节、科技周、科普日等活动,普及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心理生理健康、安全避险自救等知识,积极推动校外科技创新活动与学校科技教育融合发展,促进青少年提升科学文化素质。

6.凝聚力量服务农民科学素质提升。适应农村产业调整和人口结构的变化,整合社会资源,加强对农村的科技服务,让专家资源、技术信息、培训资源等创新要素汇集农村,使农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扎实推进农村党员干部科技素质培训、农民创业培训工作,开展农村“三下乡”活动、卫生清洁、千乡万村环保科普、农村青年科技文化活动月、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千会服务千村”行动、农村科技特派员等惠农工程,加大农村环境卫生、疾病防治、食品安全生产等方面的科普宣传教育,加强对新型职业农民、农村留守人群的专业培训以及科技帮扶活动,促进农村群众增产增收和提升科学素质。加强农村科普示范体系建设,结合实施精准扶贫战略,启动省级科普示范村试点工作。组织召开全省农村科普工作会议。

7.促进城镇劳动者科学素质整体水平稳步提升。充分发挥各级科普示范社区的示范带动作用,深入实施“社区科普益民计划”,紧扣民生热点,坚持以社区的老年人、进城务工人员和待业人员、学龄前儿童和青少年等群体为主要对象,坚持群众性、社会化的工作方式,广泛组织开展科技、卫生、环保、安全和法律进社区等科普宣传教育。建立完善科普漂流书屋、创新创客体验馆、科普画廊、社区e站等基础阵地,规范社区科普组织、科普志愿者活动,创新社区活动方式,促进科普服务融入社区居民日常生活。围绕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企业员工科学素质,大力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加强城镇劳动者技能培训、创业就业培训、职工技能竞赛和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深入推动“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等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加强企业科普教育基地建设。

8.加强对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教育培训工作。依托各类干部培训院校、党校,办好面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各类科技讲坛、科普大讲堂和科普报告会,推动科普活动进机关。大力倡导和推动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参加科普活动、读科普图书、听科普讲座、阅览科普网”行动。

四、强化基础,提升科普公共服务能力

9.加强青少年科技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和骨干科学老师的培训工作。积极推进中小学校实验室、图书室、特色科学教育工作室的建设,充实科学实验仪器、教具、音像设备、计算机、图书、多媒体等,不断提高使用效率。加强校内外科技教育培训基地、实践场所和科学夏令营建设,提高校内外科技教育与培训设施的利用率和功能。深入实施青少年科技教育“五个一”工程,发挥各级科学教育特色学校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强科学教师的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科技教育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大力发展校内外专兼职科技教育队伍,建立健全青少年科技辅导员继续教育、评价、考核、激励机制。

10.加强科普信息化工作。积极推动“互联网+科普”行动,稳妥推进科普中国社区e站、乡村e站、校园e站在全省落地应用,实现“科普中国”(含网站、APP、微信公众号)和“岭南科普”(含网站、APP、微信公众号)在e站全面推广,通过社交网络平台、即时通讯工具、APP等,建立移动端科普传播平台,推动科普信息多渠道全媒体传播,为公众获取科普知识提供精准便捷高效服务。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科普组织、科普活动、科普服务的能力和水平,积极利用传统方式、互联网和智能终端等传播渠道,发挥微时代大众传媒科学传播创新与实践的作用,扩大科普信息化资源共建共享服务受益面。充分调动各地大众传媒的积极性,推动广播、电视、电台、报纸、政府门户网站等大众传媒开展公众喜闻乐见的科普宣传,加强大众传媒从业者的科学素质与科技传播能力培训工作。

11.加强优质科普资源的开发、集成与共享工作。大力推动有条件的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的实验室、研发基地、生产线、产品展示中心向公众免费开放,广泛开展社会公益科普活动,实现优质科普资源开发开放共享。探索科普资源开发开放共享的有效模式,充分发挥科技协会(研究会)等社团组织的网络、人才和技术优势,搭建大联合大协作的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平台,继续组织编印《广东省公民科学素质读本》、开展“广东省优秀科普作品”和“广东省科普剧”等优质科普资源的征集评选活动,形成一批公众喜爱的基于网络的科普微博、微视频、微电影、动漫等数字化科普资源,提升科普图书、挂图、科普剧、科普展品等传统科普资源的质量,促进科普与艺术、人文、社交媒体有效融合。以信息化为手段,建设“岭南科普服务云”,加强优质科普资源的集成共享利用,完善科普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推进科普资源在基层使用,提高科普资源使用率和科普受众面。

12.加强科普场馆设施的建设并充分发挥作用。充分发挥省内大型骨干科技场馆的带动作用,改善和提高现有科技、文化场馆的科普设施功能,加强对地方建设科技馆的指导。继续做好科技馆免费开放试点工作,促进各级科技馆信息化、体验化、普惠化、社会化,推动实体科技馆在数量上的适度增长和功能上的有效提升。继续深入开展“中国流动科技馆”和“科普大篷车”巡展活动,推动社会科普服务公平普惠。依托现有资源,推动各地建立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卫生保健和食品药品安全等各类科普教育基地。大力发展农村科普“站、栏、员、基地”、社区科普漂流书室、公众科学素质体验馆、“科普大篷车”(电视)等基层科普阵地,发挥青少年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各类培训基地、文化场所的科普教育作用。

13.大力发展各类科普志愿组织,壮大科普人才队伍。建立健全城乡社区、学校、企事业科普组织网络,动员更多的科技工作者加入科普行列,组织开展全省“十佳科技辅导员”“十佳科普志愿者”“十佳科普传播达人”“十佳科普教育基地”等公众评选活动,加强专兼职科普人才的培训,完善科普志愿服务激励机制,大力培育优秀科普传播团队,进一步扩大科普公共服务的覆盖面。

五、加强检查,促进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均衡发展

14.组织开展专项督查工作。加强对各地、各有关部门纲要实施工作的协调和督促工作,对部门、地方推进“十三五”全民科学素质的工作进行评估,进一步健全各级纲要实施工作机制,完善政策措施,促进各地、各部门纲要实施工作均衡发展。

15.推动科普示范县建设。启动2016-2020年第二批全省、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的创建工作,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政府申报创建全省、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充分发挥各级科普示范单位的引领作用,加强调查研究,发掘和提炼好的典型,总结宣传推广先进经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