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通知公告>详细内容

广东省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关于印发《广东省全民科学素质工作2017年总结和2018年工作计划》的通知
粤纲要办发〔2018〕6号

2018年03月19日 来源:省科学素质纲要办
阅读:

省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各成员单位,各地级以上市纲要办(科协):

《广东省全民科学素质工作2017年总结和2018年工作计划》业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做好2018年全民科学素质工作。

广东省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

2018年3月19日

广东省全民科学素质工作2017年总结和2018年工作计划

2017年工作总结

2017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省各地各有关部门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关于做好2017年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要求,全面实施《广东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明确职责,加强协作,狠抓落实,圆满完成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任务,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实现新进展,为提高全省公民科学素质、服务广东创新驱动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加强领导,进一步健全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机制

1.进一步完善“十三五”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政策措施。省政府高度重视科学素质工作,将科普工作摆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省直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听取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汇报会议精神和省政府的工作要求,将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目标任务纳入专项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在制定《“十三五”广东省科技创新规划(2016-2020年)》中,进一步细化我省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目标任务和要求。省财政厅增加对科学素质工作的投入,支持全省科普信息化建设。省纲要办及时向全省印发了《2017年广东省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要点》,组织召开省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协调会议,调整、增加省纲要办组成单位,进一步强化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省地震局将全民科学素质提升工程列入省政府与中国地震局合作共同推进防震减灾现代化试点省建设项目。

2.开展对全省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的督查评估。省纲要办于8月至11月,对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推进“十三五”科学素质工作的进展情况进行专项督查。通过实地检查、召开会议等多种方式,评估各地开展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成效、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督促各地区、各有关单位强化工作责任,落实工作任务。

3.积极推动各地落实“十三五”科学素质工作任务。各地级以上市都能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对科学素质纲要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制定了本地实施工作方案,将科学素质目标任务纳入地方“十三五”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强领导,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组织机构,加大经费投入,及时召开会议进行部署。全省80%以上的县(市、区)能结合实际制定本级科学素质实施工作方案。深圳市进一步完善工作机构、增加人员编制和工作经费。广州市、深圳市加快市级科学馆的建设,梅州、河源等市、县将科技馆建设列入“十三五”规划。清远市对所属县(区)科学素质纲要工作进行专项督查。部分县(市、区)将科学素质工作目标任务纳入党政机关目标责任考核体系。揭阳市进一步加强科协组织建设,支持科协履行牵头责任。各地继续推进全国、全省科普示范县(区)和全省科普示范社区、科普示范学校等创建工作,充分发挥示范单位在贯彻落实科学素质工作任务的带动作用。

二、围绕中心工作广泛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科普活动

4.组织开展全省性主题科普宣传活动。省纲要办各成员单位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建设创新型广东”的主题,全省统一部署,上下联动,联合协作,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组织开展“全国科技活动周” “全国食品安全周”“全国科普日”和“广东省科技进步活动月”等全省性主题科普宣传教育活动,活动超过3000场次,参与群众 2000多万人次,在全省营造了浓厚的科普氛围。省委宣传部、省科协等18家单位,组织开展全省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暨“千会服务千村”行动,举办便民服务活动460多项;省科协、省科技厅联合10家省直有关单位,举办全国科普日和全省科技进步月系列活动;省质监局联合茂名市政府等单位举办“5·20世界计量日”纪念活动;省地震局组织开展第六届“平安中国”防灾宣导千城大行动;省科学院联合有关部门举办“探索塑造未来”公众科学日活动;省体育局举办“百城千村健身气功交流展示系列活动”;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举办“广东省食品药品安全科普展”和“全国安全用药月”活动,参与群众超过100万人次。

5.广泛组织开展民生科普服务。针对食品安全、节能减排、防灾减灾、安全生产、保障健康、垃圾分类、登革热防治等民生热点,广泛组织开展科普服务进农村、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活动。省科协、省科技厅等10家单位及有关省级学会,举行“全国防灾减灾日”系列科普宣传活动;省国土资源厅组织开展第48个世界地球日主题宣传周活动;省公安消防总队通过移动、电信、联通三大通信运营商,向全省1.4亿用户定期发送提示性消防公益短信;省环保厅主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纪念“六·五”环境日公益宣传活动;省安委办、省安全监管局组织开展“安全生产万里行活动”等活动,参与人数230万人;省卫生计生委、安全监管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总工会等部门围绕“健康中国,职业健康先行”宣传主题,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了《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活动。各地广播、电视、电台、报纸、互联网等传播媒体在重大公共事件上加大科学知识宣传力度。

6.大力举办公众参与体验活动。各地各有关部门根据特定群体的需求,大力举办广东科普大讲堂、小谷围科学讲坛、全省科普剧汇演、中小学校科普节、科普影视进校园、科技馆和科普大篷车巡展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公众参与体验科学活动。省科协、省科技厅组织开展“中国流动科技馆”巡展活动,已在18个县(区)巡回展出,参观人数达到100万人次。省总工会、南方日报社举办广东职工大讲堂,每月邀请名师名家为职工授课,带动各地市工会组织职工讲堂120多场次,受众2.5万人次。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举办“安安有约—食药科普大讲堂”,通过南方网进行直播。省科协与腾讯大粤网举办“广东十大科学传播达人”评选活动,获得400万公众点赞和关注。各级科普教育基地、有关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向社会公众开放科普资源,各地科协组织开展“科普一日游”和“科普自由行”等便民科普活动,参与群众超过1000万人次。

三、深入推进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

7.青少年科学素质行动成效显著。各地科协、教育等部门加强合作,广泛组织开展全省性青少年科技竞赛、科学家进校园、中学生英才计划、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全国青少年高校科学营广东营等科学教育实践活动,推动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在全省实现全覆盖。省科协联合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知识产权局、团省委等部门,成功举办第32届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第17届广东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总成绩继续保持全国领先;联合中山市政府成功承办了第17届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全省参与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的学生超过500万人次,我省青少年学生多次在全国性、国际性科技竞赛中荣获大奖。省教育厅、省科协、省发改委、省文明办和团省委组织第12届广东省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各地广泛举办校园文化科技节、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挑战、虚拟机器人竞赛、中航国际杯广东青少年模拟飞行大赛和科学家进校园活动,坚持公益性、低成本、广普及原则,促进各市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均衡发展。

8.积极开展服务乡村振兴科普惠民活动。各级科协、财政部门深入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至目前共表彰奖励农村专业技术协会167个、农村科普示范基地167个、科普带头人229人,发放中央、省级奖补资金6990万元,推广新品种3490个、新技术2630项;开展科技培训5490次,培训农民100多万人次,带动10多万农户发展生产、脱贫致富。团省委针对农村青年创新创业群体,大力培养“领头雁”农村致富带头人,为全省4540名“领头雁”提供综合类和技术类培训。省农业厅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5万人,青年农场主1000人,组织了8000多名新型职业农民到高等院校培训。省农科院组织科技专家服务团在全省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和技术培训等工作。各级人力资源、科技、林业、妇联等涉农部门面向农村劳动力深入开展专业技术培训,培育科技示范户,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生产、卫生保健等方面的科普宣传教育,实现科普服务常在乡。各地深入做好科普惠农网(www.kphuinong.cn)、科普惠农手机官网、三餐速递微信公众号等建设工作,进一步扩大农村科普服务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9.组织开展社区科普益民活动。各地不断创新社区科普的组织形式、活动内容和表现方式,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和社交媒体,深入开展科普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加强社区“科普组织、科普漂流书屋、科普活动室、科普画廊、科普志愿者服务站和科普大学教学点”等基础设施建设,广泛组织开展科普进社区、进街道、进楼宇活动,让科普服务融入居民的日常生活中。省科协加快推进社区科普信息化建设,在全省新建一批社区科普信息化示范单位,推动社区科普服务线上线下有机结合,提高精准服务水平。省卫生计生委组织开展“广东名医大讲堂”“健康知识进万家”等系列宣传活动,举办健康教育讲座10万余次,参加讲座824万余人次,举办健康教育咨询活动12.9万次,服务群众1010.4万人次。省体育局组织社会体育指导员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开展公益服务,广泛开展全民健身大讲堂、健身技能指导、群众体质测试等服务活动。省总工会大力推动全国、省级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职工书屋”等建设,举办丰富多彩的职工读书活动,开展职工技能培训和学历提升100万人次,建成职工书屋1万多家。

10.加强公务员科学培训和教育工作。结合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职业特点和需求,各级组织、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科协等有关部门,推动科学素质宣传教育内容列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教学计划,举办公务员业务培训、科普报告会、科普讲座和“广东科普大讲堂”巡讲活动。省人社厅把职业道德教育、履职素质能力、依法行政能力、改革创新能力、专门业务培训等纳入全省各级行政机关公务员培训内容,培训省直行政机关公务员约1万人次,全省培训公务员超过100万人次。省安全监管局对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120多个县(市、区)及东莞、中山镇街的安监局长进行脱产培训,培训各级安全监管干部近1万人次。

四、深入推进科学素质基础工程建设

11.加强青少年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能力建设。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进一步加强科学课程、教学装备、师资队伍建设,配备配好科学实验仪器、教具、音像设备、计算机等教学器材,深入实施“千校扶千校行动计划”和“教育资源下乡行动计划”,推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大力实施科学教师培训工程,培训全省中小学校科学类课程骨干教师,举办科学类教师实验能力交流展示活动和教学交流研讨,组织各级科学教育特色学校开展培训观摩交流活动,促进学校在组织能力、课程设施和制度建设等方面规范发展。省科协、省教育厅、省科技厅共同启动“广东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创新团队”建设,计划在“十三五”期间培育100支基于基础教育的“青少年科技教育创新团队”。

12.全省科普信息化建设取得新突破。省科协加快推进全省科普信息化建设,确立11个县(市、区)为全省科普信息化建设试点单位,建立首批116个科普中国e站落地运用示范单位。在腾讯大粤网开设广东科普频道,积极运营广东科普微信公众号和微博,开通二个月访问量已超过500万次。与腾讯大粤网签订了“互联网+科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深入推进“互联网+科普”工程,建设全省科普信息化服务平台,推动大数据、云计算等在科学传播领域的发展和应用,实现科普信息的多渠道传播。加强科普中国社区e站、乡村e站、校园e站、企业e站建设,安排1160万元对e站建设给予专项补助,促进“科普中国”(含网站、APP、微信公众号)、“岭南科普”(含网站、APP、微信公众号)在e站全面落地。组织广东省科普信息化落地应用培训,在全省大力推进基层e站建设,培训和认证基层科普信息员20000多人,注册科普信息员数位居全国第二。完善“岭南科普”大数据库,建设“广东微科普传播平台”,促进科普活动线上线下相结合,提高科普活动受众面和资源共享使用率。加强数字化科普资源的开发与集成,汇集科普视频17000部、科普音频911部和科学词条80000多条,促进网络科普与科普活动、科普资源、科学素质教育体验馆等平台融合发展。各级广播、电视、报刊、网络、通讯等现代传播媒体,加大科技宣传力度,设立大众喜闻乐见的科技节目、科普栏目和科普信息平台。利用网站、QQ群、微博、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等各种新媒体开展科普宣传。

13.科普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省科协、省科技厅会同有关地方政府,在潮州、揭阳、肇庆、云浮、清远等5市8个县区举办“中国流动科技馆”巡展活动。积极支持韶关、河源、惠州、东莞、阳江等市科技馆做好免费开放工作。各地广泛组织开展科技馆、科普大篷车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活动。省科协组织开发编印数字化和纸质同步展现的科普挂图(海报)16种46000多张,编印科普活动宣传折页口袋书15万份,提供全省基层科协使用。积极推动科普产品开发和产业化发展,举办全省科普作品创作大赛,做好《科普剧图书案例选集》《快乐科普秀》组编工作,筹建粤港澳大湾区科普联盟和广东科普资源产业联盟,加强科普专业人员的培训,调动社会力量兴办科普事业。各级林业部门深入推进林业科普设施建设。

同时,全省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发展不平衡、公共服务不充分问题突出,科普工作未能真正做到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主要表现在:科普资源短缺、科普基础设施落后、专业人才少;农村群众科学素质偏低,山区、欠发达地区科普公共服务覆盖面低;有些地方、部门工作抓得不紧不实,工作机制不够健全,保障措施不力;相关配套政策措施不完善,投入严重不足,社会力量参与积极性未能有效调动,等等。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重视并逐步解决。

2018年工作计划安排

2018年,全省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总的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按照国务院、省政府和国家科学素质纲要办的工作部署,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深入实施《广东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进一步强化工作机制、工作职责、工作基础,重点解决发展不平衡、资源不充裕、服务不均等突出问题,奋力在新时代开启新气象、展现新作为、实现新发展,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上新水平,为我省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和“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的目标作出新贡献。重点做好如下工作:

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展普及科学知识、弘扬时代新风行动

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切实做到学懂弄通做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党的十九大确定的目标任务上来。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的总要求,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在全省开展“普及科学知识、弘扬时代新风”行动,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建设创新型广东”的主题,广泛组织开展全国科技周、全国食品安全周、全国科普日、全省科技进步活动月、全省安全生产月等群众性、社会性科普活动,采取群众易于理解、便于参与、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大力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生根结果;宣传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新理念,普及绿色发展、安全生产、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卫生健康等科学知识和观念;开展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反对迷信和邪教活动,大力弘扬求真务实、追求卓越、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科学精神,用科学新风引领现代文明风尚,在全社会营造崇尚科学文明、聚力为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奋斗的良好氛围。

二、以实施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为抓手,提升科普示范效能

——深入实施青少年科学素质行动。加强校内校外教育结合,增强科普益智活动吸引力,加强科普形式创新,开发高水平的科普动漫和科普游戏,促进青少年科技活动与素质教育有机结合。广泛组织开展各类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举办第33届全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第18届全省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全省中小学生防震减灾知识竞赛活动等重大科技竞赛活动,建立“中小学特色科学教育基地”和“STEM教育实验项目学校”,开展科学教育科学研究和跨学科创新实践的教改实验,提高科学教育质量和科技活动水平。发挥各级科学教育特色学校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校园科技节(周)、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广泛开展。继续组织开展科学家进校园、青少年高校科学营活动、青少年科技英才计划,加强粤港澳青少年科技创新交流与合作,支持山区、欠发达地区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提升青少年科学教育活动覆盖面和质量。

——实施乡村振兴科普行动。坚持公平普惠、重心下移,加大对边远贫困地区的倾斜力度,开展健康扶贫、教育扶贫、科技扶贫,完善对农村留守儿童、老人、妇女和残疾人等困难群体的服务,助力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挥各级涉农部门的积极性,组织开展美丽乡村科学传播行动、科普助力农村经济振兴行动、新型农民技能培训行动、农村科普信息化提能行动和科普能力提升行动,让专家资源、技术信息、培训资源等创新要素汇集农村,让农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深入推进农村党员干部科技素质培训、农民创业培训工作,开展农村“三下乡”活动、卫生清洁、千乡万村环保科普、农村青年科技文化活动月、“千会服务千村”行动、农村科技特派员等惠农工程,提升农民职业技能,普及健康知识,破除封建迷信,树立文明新风,增强农民脱贫致富、文明生活的信心和能力。

——组织实施“智慧蓝领”行动。加强城镇劳动者技能培训、创业就业培训、职工技能竞赛和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大力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深入推动“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等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推动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扎实推进城镇劳动者特别是产业工人的科学素质工作,激发他们创业创新的热情和潜力,充分调动广大产业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作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和基础保障。完善终身学习机制,弘扬恪尽职守、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提升城镇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为更高质量的中国制造、中国服务提供人才支撑。

——深入实施社区科普惠民行动。充分发挥各级科普示范社区的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提升社区科普公共服务能力。紧扣民生热点,坚持以社区的老年人、进城务工人员和待业人员、学龄前儿童和青少年等群体为主要对象,坚持群众性、社会化的工作方式,广泛组织开展科技、卫生、环保和法律进社区科普宣传教育,深入开展“全民安全生产文化系列活动”“全国安全用药月”和“科普一日游”等群众性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加强社区“科普组织、科普书屋、科普活动室、科普画廊、科普志愿者服务站”等科普基础设施建设。

——深入推进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行动。把科学素质教育纳入党校、行政学院和各类干部培训计划,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教育培训工作,更好满足党政领导干部对现代科技知识的需求。依托各级干部培训院校、党校,指导调动各地办好面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各类科技讲坛、科普大讲堂和科普报告会。大力倡导和推动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参加科普活动、读科普图书、听科普讲座、阅览科普网”行动。

——开展全民健身行动。组织开展全民健身进机关、进企业活动,开展测定服务和科学健身知识讲座,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开展健身指导活动。组织优秀社会体育指导员骨干到农村、社区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扶贫服务活动,向群众讲授健身方法、传授健身技能等,引导群众科学健身。举办各类科学健身培训班,发挥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服务站的作用,开展科学健身大讲堂服务。

三、以科普信息化为引领,推动科普工作转型升级

——积极实施“互联网+科普”工程。树立开放、共享、融合、互动理念,利用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建设基层科普新阵地,构建全省科普信息化服务体系,提升科普公共服务信息化、精细化、科学化水平。深入开展科普信息化试点县(市、区)工作,大力推进科普中国社区e站、乡村e站、校园e站在全省落地应用,实现“科普中国”(含网站、APP、微信公众号)和“广东科普”“岭南科普”(含网站、APP、微信公众号)在e站全面推广,通过社交网络平台、即时通讯工具、APP等,建立移动端科普传播平台,推动科普信息多渠道全媒体传播,为公众获取科普知识提供精准便捷高效服务。

——促进传统科普与信息化深度融合。运用信息化手段,创新推动主题科普活动、科技馆服务、科普资源共享以及青少年科技创新、农村科普服务、社区科普宣传教育等传统科普工作转型升级,实现线上线下有机融合,提升科普信息化应用水平。积极探索融合创新模式,实现科普资源开发、应用与共享信息化,科普工作管理与服务信息化,科普活动组织和科普成果推广应用信息化。

——加强科普资源开发、集成与服务工作。创新科普资源征集和表现方式,支持科普科幻创作,鼓励报刊、电视等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深度合作,推动形成一批公众喜爱的基于网络传播的科普微信、微博、微视频、微电影、微动漫等数字化科普资源,通过手机、电视、广播、电影院线、多媒体视窗等进行定向、精准推送。开发编印一批科普挂图、海报、图书、宣传册等,在全省机关、公园、宾馆、车站、影院和学校、农村、社区等公共场的科普画廊、宣传栏等进行张贴。开发《广东省公民科学素质读本》,开展“广东省优秀科普作品”和“广东省科普剧”竞赛活动和全省食品药品微电影、短视频作品征集活动,完善科普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推进科普资源在基层使用,提高科普资源使用率和科普受众面。加强粤港澳科普交流与合作,推动粤港澳优质科普资源共建共享。

——加强科普基础条件建设。加强中国特色科技馆体系建设,改善和提高现有科普场馆的设施功能,加大科技馆免费开放力度,深入开展“中国流动科技馆”和“科普大篷车”巡展活动,指导广州、深圳等市建设现代科技馆,推动欠发达地区稳步建设地方特色科技馆。探索建设科普与旅游互动发展的新型科普基地,充分利用科普教育基地的科普资源和科普人才,积极开展各类线上线下科普旅游活动。加强社区、农村“站、栏、员、基地”等基础阵地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各类公益性科普设施,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实验室和企业科技传播产品展示中心面向公众免费开放。

四、加强组织保障,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进一步落实各级政府责任。调动更多领域参与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构建地方、部门大联合大协作的长效机制,加快推动地方科普条例等法规政策的制定工作,强化政策、经费、人才保障,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各级科协要履行好牵头职能,搭好平台、做好服务,统筹各方、协调联动,凝聚各方力量共同推进公民科学素质提升。

——进一步探索社会动员新机制。鼓励和支持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军队、企业、科技社团开展科普工作,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普,推进学术资源科普化。指导和支持有关单位组建粤港澳大湾区科普联盟、广东科普创新发展联盟、广东科普教育基地联盟、广东科普新媒体联盟,完善激励措施,实现参与各方优势互补、合作共赢,让科技创新惠及更多社会大众。

——加强科普组织和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健全基层科普组织体系和示范体系,加强对农村、社区、企业科普人才和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的培训,大力发展科普志愿者队伍,完善科普志愿服务激励机制,提高科普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组织开展全省“十佳科技辅导员”和“十佳科普教育基地”评选活动。

——加强纲要实施工作的督促检查。加强调查研究,完善评估、考核、激励机制,促进各地各部门工作均衡推进。认真做好国家开展的“十三五”纲要实施工作中期评估和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工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