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通知公告>详细内容

广东省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9年广东省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总结和2020年工作计划》的通知
粤纲要办发〔2020〕4号

2020年07月09日 来源:省纲要办
阅读:

省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各成员单位,各地级以上市纲要办(科协):

《2019年广东省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总结和2020年工作计划》业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做好2020年全民科学素质工作。

广东省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

2020年3月31日

2019年广东省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总结和2020年工作计划

2019年工作总结

2019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纲要办的大力指导下,我省各地、各有关部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关于做好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要求,全面推进《广东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实施工作,协同作战,求真务实,取得良好成效,为实现我省“十三五”公民科学素质发展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普工作的重要论述。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我省公民科学素质工作指明了方向。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科普工作,在重大工作部署中明确科普的任务和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结合实际,大力宣讲和落实总书记的重要思想,努力推动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工作、与中心任务同部署、同推进,纳入文明城市创建、科技创新示范等的考核范围,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加以落实。为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在中国工程院的支持下,省科协组织开展《基于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普创新发展战略研究》,积极探索新时代我省科普创新发展新路子。

2.积极推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法律政策建设。经省委批准、省人大常委会立项,《广东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立法工作列入《广东省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2018-2022年)》和2019年立法预备项目。在省人大有关专委会指导下,省科协、省科技厅牵头成立专家团队,开展立法调研、条例文本的起草工作,先后赴中国科协、科技部和国家有关科普机构,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发达地区和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开展调研,广泛收集国内外科普立法的做法经验,召开研讨会、座谈会,形成了《广东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省科技厅、省科协联合发布《科技创新普及专题指南》,在全国率先实施重大科技成果科普化、重大创新平台科普教育活动专项。深圳市颁布《深圳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在科普职责、体制机制等方面提出新举措。

3.不断完善纲要实施工作机制。因机构改革,及时调整补充省纲要办组成单位,明确成员单位职责任务。充分发挥纲要协调机构作用,加强向省政府请示汇报,对全省纲要实施工作进行指导。组织参加2019年国家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设立21个分会场、近2000人参加。省纲要办在会上专题介绍了广东创新实施科学素质工作的做法经验。加强省直成员单位联合协作,组织、宣传、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农村农业、人力资源、国土环保、地震、消防、共青团、妇联、科协等部门主动赋能,形成上下联动、部门合作、社会参与的大联合大协作机制。省科技厅不断加大科普投入,科普经费大幅度提高,在推动科技成果科普化、重大科普设施科普化等方面取得突破。

二、广泛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科普活动

4.开展“礼赞共和国、智慧新生活”主题科普活动。根据中国科协统一部署,广东承办了2019年全国科普日粤港澳大湾区分会场和博罗专场活动,与全国北京主会场进行现场连线直播。粤港澳大湾区分会场设在广州长隆野生动物世界,省委常委、统战部长黄宁生出席活动,吸引3000多人到场参与。举办第二届广东科普嘉年华活动,由省科协、省科技厅等12家省直单位在广东科学中心联合举办,组织航天科技、人工智能、5G技术、物联网等前沿科技热点及环境保护、卫生健康等科技成果展区超6000平方米,吸引3.1万人入场参观体验。通过40家主流媒体、40家科普新媒体进行网络直播、科普答题,吸引线上参与人次超250万,总曝光量超过1亿,成为全国科普日最大亮点。各级纲要办统一行动,广泛开展全国科普日主题活动和科普嘉年华活动,在全省营造浓厚的科普氛围。

5.深入开展弘扬时代新风科普行动。据不完全统计,全省组织开展弘扬时代新风科普活动超过3000场次,参与群众 2000多万人次。包括举办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食品安全周”“全国安全用药月”“全国安全生产月”“全民健身日”和“广东省科技进步活动月”等群众性活动,深入推进科普进校园、社区、农村、企业和机关。省生态环境厅围绕绿色出行等主题,省、市、县(区)三级联动,开展第八届广东环境文化节等近200场宣传实践活动;省自然资源厅开展第50个世界地球日主题宣传活动,有10.5万人参与;省科学院组织院属15个研究所开展科普活动430场次;省地震局联合40家公共图书馆举办“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展”,吸引40多万读者参加。省林业局举办316场森林文化活动,约20多万人参与。

6.广泛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各级科协、科技、教育、发展改革、环保、团委、知识产权等部门加强合作,组织开展全省性青少年科技创新竞赛、科学家进校园、中学生英才计划、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青少年高校科学营、校园文化科技节等创新实践活动,有1000多万名青少年参与。省科协等部门成功举办了第34届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第19届广东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总成绩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多次在国际性科技竞赛中获得大奖。省卫生健康委成立16支志愿服务队伍,深入到校园、社区开展儿童青少年预防近视科普宣讲,并通过网络直播,累计参与人次超过72万人。省生态环境厅举办2019年广州·世界青少年环保交流大会暨第四届国际青少年环境论坛活动,深入开展大学生志愿者千乡万村环保科普行动。团省委开展“保护母亲河争当‘河小青’”系列活动4196场,举办“千名青年律师千场青少年法律服务”活动1600场。省科学院举办 “科普大使进校园” 和“地学杯”地理定向体验赛。全省各地组织开展“科学家进校园”活动1000多场次。

7.聚力乡村振兴开展农村科普服务。各级组织、宣传、农村农业、科技、人力资源、妇联等部门通过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农技推广中心、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和农村科技特派员等机构载体,深入开展农村先进技术推广、农民专业技能培训和农村科普知识宣传活动。省委组织部、省科协开展上山下乡科技志愿服务行动,与茂名、潮州、韶关、云浮等市政府合作,组织500多名科技工作者深入农村开展各种科技志愿服务,达成合作协议336项,助力乡村振兴。全省组织举办“千会服务万村”活动2万多场次,培训农民10万人次。省农科院全年派出专家2300多人次开展科技下乡832场,推广新品种980多个次、新技术750多项次,培训农民52316人次。

8.深入开展城镇居民科普工作。全省各地积极适应城镇化快速发展的科普需求,向社区下沉科普资源,充分发挥各级科普示范社区的带动作用,利用信息化手段和社交媒体,围绕群众关注的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卫生健康、垃圾分类、防灾减灾等社会热点,创新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科普惠民活动,广泛举办科普一日游、科普大讲堂、公益义诊、知识竞赛、居民读书会、职工技能培训等科普服务,组织开展“家庭医生在线”和“好医生健康广东行”公益活动,将科普服务送入千家万户。省卫生健康委整合广东省优质医疗资源,邀请三甲医院名医走进社区义诊,积极开展“健康知识进万家”社区健康科普活动。

9.扎实开展公务员科技培训教育。省委组织部强化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培训教育,选调省管干部180余人次到“一校五院”参加科普类专题培训,组织500余人参加2019年“科学思维与决策”系列课程学习,推动24个省直单位负责领导为党校党员作专业化能力专题辅导报告。同时,建设广东省干部培训网络学院,注册学员达57万人,开通科普类课件约200门,学员登录阅读浏览达1300万次。各级科技、科协等部门通过举办“双周论坛”、专家报告会等形式,面向公务员宣讲科技发展成果,拓展和丰富各级领导干部的科技视野。省卫生健康委在全省组织开展健康素养进机关活动,面向公务员举办健康素养讲座,发放《公务员健康素养指南》。

三、大力加强科普基础条件建设

10.积极推进科学传播融媒体发展。继续在全省社区、农村、学校、基地推进科普中国e站建设,实现“科普中国”平台落地应用、内容精准推送。继续运营好“广东科普”频道和广东科普微信公众号,打造地方科普权威发布平台。支持成立广东科普新媒体联盟,汇聚150余家新媒体单位,粉丝超过1000万,创新科学传播新渠道。省广播电视局借助融合传播手段,实现科学知识传播立体化、多样化;广东广播电视台触电新闻客户端集纳转发科普文章近4800篇,阅读量达2651万;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官方媒体客户端“壹深圳”发布科普稿件1250条,点击破2000万;广州广播电视台开展“2019年广州地区最受欢迎科普基地、最具潜力科普资源单位和最有特色科普创客团队”主题宣传活动,两周内主页浏览量近130万人次;省委宣传部支持出版了一批科普图书。举办第十三届全省科普作品创作大赛,组织开发数字化和纸质同步展现的科普挂图(海报)、科普视频(微视频)、科普音视频、科普图书等优质资源,提供全省基层使用。

11.加强科普人才队伍建设。组织开展第二届“广东十大科学传播达人”评选活动,吸引550多万人次参与网络投票。组建广东科普讲师团,发展科普信息员队伍,举办科普志愿者培训交流活动,全省注册科普员68965人,分享文章74万多篇。省卫生健康委加强对市、县、镇三级健康教育专(兼)职人员培训工作。团省委组建百万禁毒志愿者服务联盟,发展禁毒志愿服务组织5200个、禁毒志愿者超216万,完成禁毒志愿时310万小时。省农科院组建全产业链科技特派员专家服务团队,累计向全省选派出1037名科技特派员。省地震局组建首批防震减灾科普传播师队伍,向基层科普人员开展科普能力提升培训。

12.拓展科普服务新平台。省科协、省科技厅、省文化和旅游厅在全国率先开展科普小镇创建工作,建立了丹霞山科普小镇和广东科学院科普小镇,进一步促进科普、科研和文化、旅游资源有效整合,提升公众参与科普的获得感。深入开展“体验科学、探索科学”流动科技馆巡展和科普大篷车走基层活动,累计接待群众50万人次。扎实推进科技馆免费开放工作,加大对欠发达市县科技馆的支持力度。打造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联盟平台,融合350多家全国、省级和市级科普教育基地的优质资源,服务公众科普需求。开展广东省“十佳科普教育基地”评选活动,吸引今日头条、新华网、百度、凤凰网等众多媒体关注,活动总阅读量超500万。省科技厅在全国率先立项建立64所粤东西北地区农村校园科学馆(室)。省自然资源厅、省科学院推进所属科普教育基地定期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省林业局已在40个自然保护基地建成了宣教中心,公众参与超过500万人次。

存在的主要问题。公民科学素质工作发展不平衡、服务不充分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优质科普资源短缺、公共科普基础设施不足、科普人才队伍建设滞后;城乡之间、不同群体之间的公民科学素质差距明显;缺乏相关法律政策支撑,投入不足,科技工作者和社会力量参与科普的积极性未能有效调动,等等。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重视和解决。

2020年重点工作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对于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十四五”发展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好基础具有十分重要意义。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对标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1+1+9”的工作部署,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对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要求,全面完成2020年我省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超过10.5%的目标任务,努力开创“十四五”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新局面。重点做好以下10项工作:

(一)全面完成“十三五”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目标任务。

对照《广东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确定的任务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根据职责分工,进一步补短板、强弱项,加大工作措施,确保任务得到较好实施并取得成效。召开全省公民科学素质工作会议,对全省实施科学素质工作进行总结和部署。配合国家开展我省公民科学素质调查工作。

(二)组织编制广东省“十四五”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规划。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学普及工作的重要思想,根据国家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部署,围绕服务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组织编制广东省“十四五”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规划,推动各地、各有关部门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努力创新发展新时代公民科学素质工作。

(三)加快落实《广东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的立法工作。按照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的工作部署和要求,抓紧开展《条例》的前期论证、意见征集和修改工作,推动制定一部创新、管用、实效的地方科普法规。推动各地、各有关部门结合实际制定相关政策措施,不断强化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法规政策支撑。

(四)广泛开展群众性科普活动。持续推动党的十九大有关决策任务的落实,深入开展“弘扬时代新风科普行动”,在全省广泛组织开展“全国科技周”“全国科普日”“全省科技进步活动月”“全省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广东科普嘉年华”等群众性重大科普活动,大力宣传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新理念,普及公共卫生、健康生活、绿色发展、安全生产、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科学知识和观念,大力弘扬科学精神,促进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在全社会普及运用,在全社会推动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浓厚氛围。

(五)深入实施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针对青少年、农村群众、城镇居民、公务员等重点群体的需求,充分发挥牵头部门的作用,加强部门合作,整合资源,上下联动,积极打造平台载体,做强做大各类品牌示范项目,提高公众参与度、获得感。继续组织开展各类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服务乡村振兴科普行动、社区科普益民服务、公务员科技培训教育等行之有效的示范性科普工作,更加广泛促进科普服务进学校、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

(六)积极建立全省应急科普工作机制。认真总结省卫生健康委、省科协、省科技厅等部门和各地开展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科普工作经验,积极探索建立制度化、常态化的各级应急科普工作机制。建立全省科普权威发布平台,组建一支稳定的专家队伍,针对公众关切的疾病防治、安全生产、健康生活等热点问题和突发的重大公共事件,及时进行正面引导、科学辟谣,发布科学权威信息,普及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引导公众科学应对和正确处置日常工作生活中碰到的科学问题。

(七)大力推动全媒体融合传播科学技术。树立开放、共享、融合、互动理念,充分利用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发挥互联网、广播电视、报业集团等现代融媒体平台强大的功能作用,大力加强科普信息化建设,提升科普专业化、泛在化、精准化、快速化水平,推动科普宣传教育多渠道全媒体传播,为公众获取科普知识提供便捷高效服务。继续推进科普信息化试点县(市、区)工作,加强广东科普频道、各类科普e站和各级科普网络服务平台建设,推动传统科普工作转型升级,创新渠道、方式、内容,实现线上线下有机融合。

(八)加强优质科普资源开发、集成与服务工作。适应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聚焦风险防控、污染防治和精准扶贫三大攻坚战,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省委1+1+9工作部署,大力加强优质科普资源开发、集成与服务工作。推动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及时转化为公众易于接受的科普资源,鼓励广大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普创作和科学传播,推动粤港澳优质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加强科普漫画、游戏、科幻、抖音等公众喜爱的科普产品开发,集成一批基于网络传播的科普微信、微博、微视频、微电影、微动漫等数字化科普资源,通过手机、电视、广播、电影院线、多媒体视窗等进行定向、精准推送。举办“广东省科普作品创作大赛”“广东省科普剧大赛”“全省公民科学素质大赛”,继续推动开发编印科普挂图、海报、图书、宣传册等,便于在全省机关、公园、宾馆、车站、影院和学校、农村、社区等公共场所张贴使用。

(九)加强科学素质基础条件建设。积极建设面向重点人群的各类科学教育、培训、展览、传播等公共基础设施条件,充分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科技馆、少年宫等重要阵地,增添科普功能,提升科普公共服务的覆盖面。继续推动中国特色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发挥广东科学中心等中心场馆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全省科技馆功能多样化、特色化、专业化发展。切实做好市县科技馆免费开放试点工作,提升科技馆信息化、体验化、普惠化、社会化效能。深入开展“中国流动科技馆”和“科普大篷车”巡展活动,推进科普服务向欠发达地区、向基层下沉。加强学校、企业、社区、农村“站、栏、员、基地”等基础阵地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各类公益性科普设施,推进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实验室和企业科技传播产品展示中心面向公众免费开放。

(十)加强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级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机制。各牵头部门充分发挥协调带动作用,强化政策、经费保障,真正实现部门分工协作、共同推进,形成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推动建立社会动员激励机制,鼓励和支持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企业、科技社团等社会力量和科技工作者、科普志愿者开展科普工作。各级科协要更加积极主动履行职能,搭好平台、做好服务,统筹各方、协调联动,凝聚各方力量共同推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