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航空学会
您的位置: 首页 >学会之窗>广东省航空学会>学会动态>详细内容

省航空学会指导冯如中学航空科技文化活动

发布时间:2012年05月31日 来源:广东省航空学会 【字体:

  江门市恩平市牛江镇有一所以中国航空之父—冯如命名的冯如纪念中学,学生都是来自牛江镇冯如故乡里的孩子们。几年来,广东省航空学会与该校共同研讨以冯如精神建设航空科技文化和校园文化,归纳了冯如精神的精髓—“探索、创新、勇敢、爱国”,辅导学生学习航空科技知识、开展航模制作和放飞比赛活动等;并于2009年9月中国航空百年纪念活动期间授予了该校“广东省航空航天科普教育定点学校”称号。 

 

  学校精心编写了《冯如纪念中学航空特色传承教育校本教材》,同时开展“五爱”(爱祖国、爱国防、爱航空、爱航天、爱冯中)教育。在百年中国航空第一人--冯如故乡历史氛围的熏陶下,学生们越来越喜欢科技活动了。学校成立了科技兴趣小组、航模队等,逐步向规范化、系列化的科技活动靠近。2009年学校参加“冯如杯中国第五届高台人力飞行大赛”获得了二等奖、2010年荣获中国“冯如杯第六届中国高台人力飞行大赛”优秀组织奖。学校科技小组的学生们成为众人羡慕的对象,科技小组的制作室成了学生课外向往的俱乐部。

  站在历史的高度,以人文精神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为根本宗旨,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传承冯如精神,坚定不移地走“质量立校、科技兴校、特色强校”之路,实现了“校园处处有冯如文化特色,师生时时受冯如文化熏陶”的目标,推动航空航天科技活动的开展,为航空航天事业培养后备人才,培养青少年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动脑、动手能力及创新精神。

  如今,冯如中学的校园文化特色建设已初具规模。

  学校科技教育活动指导小组:将航模教育工作列入学校工作计划,定期进行检查、总结、考核;落实师资、场地、设施、经费;学校专门投入资金布置了航模展览室;积极为教练员创造外出学习及参观各类竞赛的机会;建立了兴趣小组成员“三级梯队”培养机制。

  冯如文化长廊:营造文化氛围。简介冯如生平事迹及在人类航空史上的意义。着重以非智力因素来熏陶学生的情操,激励学生的勤奋学习热情。

  航空展览室:将学校、教师、学生所获荣誉,进行分类收集,建立上档次的荣誉室。“冯如杯”学生课外科技竞赛优秀作品展、 “龙脊”—摄影艺术作品展、科技、人文、艺术的融合—“万里云天”电脑艺术作品展。

  冯中校报和黑板报: 增设科技特刊,构建学校与家长沟通互动的桥梁,使更多的家长支持、参与学校的科技教育活动,起到了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社区的效果。为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的学生出了专版,介绍他们的小发明、小制作。科技组每月出一期科普教育活动专题黑板报,各班级每学期出一期,其余每期班级黑板报都留有科普角专栏。广播传送着学校最新的科技动态,介绍科技小能手的成长之路。

  科技制作室:发挥科普教育和实践功能,为学生提供各类模型,供学生研究与练习,为学生准备有趣的科普书籍供学生阅览,陈列室的获奖小制作供学生欣赏,墙上张贴的“神舟一号”到“神舟七号”上天的挂图供学生观赏。大厅的宣传栏有各式各样的车模、船模和航模挂图,展现出学校的科技教育特色。

  少年航模队:通过“送出去、请进来”、以赛代训等方式,积极对教练员进行培训,并完善激励机制,不断培养和规范科技教练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提高孩子们对航模的兴趣。

  每逢学校有各种大型活动,如开学典礼、新生入队仪式、来宾参观校园等,学校都安排少年航模队进行精彩的航模飞行表演。这样,“因为动手,所以快乐”。平时对少年航模队开展科技创新培训。利用第二课堂培养他们对简单模型(手掷飞机模型、皮筋弹掷飞机模型、小电动飞机模型)的组装、制作及放飞。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