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机械工程学会做企业“贴心人”
阳江市电机水泵一体化工程技术开发中心自主研发出的浴缸泵系列产品,成本较国外卫浴配套产品大幅降低,且功能较为完善,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成果难以推广。为此,广东机械工程学会组织召开了该产品的科技成果鉴定会。同时,还把成果向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推荐申报“中国机械工业科技进步奖”。为企业做成果鉴定,这只是学会为企业服务的其中一项内容。在新形势下,广东机械工程学会以承接政府相关职能为切入点,致力于成为企业自主创新的桥梁与纽带,推动行业发展,服务于创新型社会建设。
职称评定:为企业提供人才支持
针对一些在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工作的大中专毕业生职称问题长期无法解决的情况,广东机械工程学会组织专家进行了深入调查,发现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占了全省机电工业的90%以上,而这些企业专业人员较少,难以组成高、中级技术职称的考核认定小组开展技术资格考核认定工作。为此,学会充分发挥其专业人才密集的优势,组织专家开展了职称认定工作。在2005年,学会共办理了45名大中专毕业生职称的初次认定,还对25名申报工程师、140名申报高级工程师、23名申报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开展了评审工作。
同时,为促进工程师的国际互认工作,广东机械工程学会自去年起开展了机械工程师的资格认证工作。通过设立技术认证中心以及培训基地等,方便了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资格认证考试的报名、培训、继续教育等,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影响。
厂会协作:做企业的“贴心人”
除了从技术人才上为企业提供支持外,广东机械工程学会还通过开展“厂会协作”,积极为我省机械装备制造业发展献计献策。学会秘书长徐宏佳表示,通过树立“面向大机电,服务全社会”的理念,广东机械工程学会发挥其专家人才优势,接受企业的委托,致力于做好科技成果和产品鉴定,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服务。
通过实施“厂会协作”,今年初,学会与阳江的某汽车空调设备公司签订了人才战略合作协议,双方以“形式多样、优势互补、自愿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开展协作,进一步加快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同时也促进了学会的发展。
学术交流:促进技术成果推广应用
广东机械工程学会还注重以学术活动促进会员的交流,并推广新技术、新成果。围绕我省机械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学会开展了高层次、形式多样的学术交流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学术和经济的结合,并成为品牌。其组织策划的粤港机电工程技术研讨会以及泛珠三角先进制造论坛等都产生了积极影响。
今年6月举行的“广东省制造业信息化论坛”,就是广东机械工程学会、广东机械研究所等组织的一个品牌学术活动。论坛面向广东省内的中小型制造业企业,全面展示了最新的信息化产品,为企业提供了完整的信息化解决方案;推进了广东省制造业信息化工作,增强了制造业企业信息化意识并接受信息化的培训。同时,论坛也为与会人员搭建了一个政府、专家、制造业企业之间认识、交流、合作的平台,促进了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
广东机械工程学会徐宏佳秘书长表示,广东是中国乃至世界重要的制造业基地,目前广东的制造业已初具规模,已成为推动广东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成为其工业体系中重要的支柱产业。但作为传统产业,广东的制造业也面临着创新能力不足,自主品牌不多的现状。今后,学会将充分发挥其桥梁与纽带作用,通过整合资源,促进学术与经济结合,为企业建立技术创新和技术中介服务平台,提高中小企业及其行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本报记者冯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