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喝的自来水是从哪里来的”科普活动走进校园
在2025年全国科普月到来之际,广东省环境科学学会牵头启动系列科普活动。全国科普月期间,学会将联动分支机构、地市学会、会员单位,开展近50场科普活动,三大在行动科普活动中,“省学会在行动”专题组织13场,“会员、分支机构在行动”专题组织20场,“地市学会在行动”专题组织10场,以专业之力点燃公众生态环境保护热情。今日,让我们跟随会员单位珠海市供水与排水治污中心的脚步,了解他们科普活动进校园的优秀事迹。
值此国家“全国科普月”之际,近日,珠海市供水与排水治污中心科普团队走进珠海中山大学附属中学,为初二年级40余名学生精心打造了一堂沉浸式“水知识”科普课。活动以“我们喝的自来水是从哪里来的”为主题,通过知识讲解、情景教学、互动实验、科技仪器体验等开展,带领同学们开启一场探索生命之源的科学之旅,让同学们在实践中深刻理解“水是万物之母、生存之本、文明之源”的意义。
 
  
课堂上,中心科普团队宣讲人员以实景图片、视频、对比实验等形式展示科普主题,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水质标准、自来水厂的选址及其水处理工艺、家用净水器的工作原理等方面的内容,使同学们了解自来水从“源头”到“水龙头”的全过程。同学们聚精会神地听讲,当看到浑浊河水经处理变为清澈的饮用水时,不约而同发出惊叹,眼中闪烁着对科技改变生活的惊奇。在问答环节,同学们也都热情高涨、踊跃回答,整个科普课堂气氛轻松活跃,收获颇丰。科普讲解最后,宣讲人员勉励同学们刻苦学习,路虽远,行则将至,只要前行,必有曙光。

为进一步提高同学们对科学探索的热情,中心科普团队精心设计水质检测实验环节。团队技术人员向同学们介绍了pH、浊度、溶解氧、游离氯、电导率等指标的含义,并现场演示pH计、浊度仪、游离氯检测仪、多参数水质检测仪的使用方法,随后同学们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亲自动手检测学校自来水的多项指标,了解自来水的水质情况。实验环节中,同学们互动频繁,兴致满满,课堂氛围格外活跃。

通过这次科普活动,同学们初步了解了自来水的净化过程,深刻体会到每一滴自来水背后的科技力量,强化了水资源和水环境的保护意识,培养了观察与探究的能力,激发对科学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夯实了科学素养基础。
下一步,中心将在做好自身业务的同时,主动联系珠海各个中小学校,积极开展科普活动,为全市青少年科学素养的提升注入持久动力。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0942号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09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