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科协九大>五年回顾>详细内容

广东加强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
打造原始创新高地,为建设科技创新强省和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提供支撑

2018年09月26日 作者:冯海波 来源:广东科技报 阅读:

到2022年,全省基础科学研究新体系基本建立,管理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开放合作新格局基本形成; 到2035年,在若干重点领域产生大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重大原创性成果,在更多战略性领域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近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的若干意见》正式印发(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将进一步加强我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大幅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加快将我省建设成为居全国前列的基础科学研究中心和全球有重要影响力的原始创新高地,全面支撑科技创新强省和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专家团队围绕柔性AMOLED显示关键技术研究不断取得新突破。图为团队研发的柔性AMOLED显示屏。(华轩供图)

引领原始创新重大突破

推动基础研究和产业技术创新融通发展

《意见》明确了我省加强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的战略定位与发展目标,将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和广东重大需求,集聚高端创新资源,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主力军和企业生力军作用,瞄准国际科学前沿和战略必争领域,对接国家基础研究重大布局,着眼我省优势特色产业及未来发展关键领域,着力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始创新成果重大突破,提升关键核心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及颠覆性技术供给能力,加强开放合作,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和创新团队,推进基础科学研究和产业技术创新融通发展。

其目标是,到2022年,支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的省市财政资金、企业资金和社会资本均显著增长,建成若干重要领域高水平科研机构,承担国家重大基础科学研究项目和解决产业目标导向科学问题的能力显著提高,重大原创性成果加速涌现,自然科学奖获奖数量和质量双提升。

到2035年,全省若干重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领域达到全国领先,整体水平和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全社会基础研究经费投入超过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建成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实验室和大科学装置。力争培养产生获得国际标志性奖项的科学家,建成一批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大学和科研机构。

到本世纪中叶,全省基础科学研究综合实力基本达到发达国家水平,重大原创性成果供给能力显著增强,对我国及世界科技创新贡献率大幅提升,成为我国建设世界主要科学中心的重要一极,为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提供强大科学支撑。

打造高水平研究平台

推进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落户广东

《意见》提出了积极打造高水平研究平台,优化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资助体系,持续壮大高层次人才队伍,激发创新主体研究活力,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构建国际开放合作新格局,建立健全多元化投入体系,深化体制机制与项目经费管理改革,营造良好科研环境等多项创新举措。

一方面,加强省实验室建设。聚焦国家战略和我省优势产业发展,对标国际最优最好最先进水平,打造国家实验室“预备队”,加快推进再生医学与健康、网络空间科学与技术、先进制造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技术等领域省实验室建设,适时启动化工、海洋、环境、能源、农业等领域省实验室建设,以承建市先行投入结合省财政后奖补方式支持珠三角地区加快建设省实验室,以省市共同投入方式支持粤东西北地区布局建设省实验室。充分赋予省实验室研究方向选择、科研立项、技术路线调整、人才引进培养、职称评审、科研成果处置和经费使用等方面的自主权。

另一方面,推进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落户广东。加快建设散裂中子源、中微子实验二期、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置、强流重离子加速器、未来网络、南海海底科学观测网和激光加速器等国家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谋划推进南方光源、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材料基因组平台、人类细胞谱系等建设。此外,完善重点领域科研基地与平台布局。推动在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国家科技创新平台实现数量和质量跨越式发展。支持国内知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等来粤设立国家重点实验室或其分支机构,布局建设重点领域粤港澳联合实验室。加快优势领域省市共建省重点实验室建设,实现省重点实验室地市全覆盖,支持珠三角地区与粤东西北地区在特色领域共建基础科研基地,建设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重要种质资源库、海上综合试验场等省级基础科研平台。

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构建国际开放合作新格局

《意见》提出,将促进粤港澳人才合作与交流,加强粤港澳项目及平台合作,推动粤港澳创新要素互联互通。建立粤港澳科研协作机制,鼓励粤港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开展合作研究。围绕若干前沿战略领域,联合港澳地区科研单位,组织实施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项目,推进建设粤港澳联合实验室。 创新粤港澳基础科学研究合作体制机制,畅通资金跨境拨付渠道,推动科研经费跨境便利使用。

《意见》明确,围绕我省优势领域,推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积极参与由我国发起或参加的国际大科学计划与大科学工程,为解决全球性科学问题和应对人类共同面临挑战贡献广东力量。 强化与创新型国家和地区合作,加大基础科学研究开放力度,在前沿、新兴、交叉学科及有广泛应用前景的产业技术领域,促进我省与国际学术界的一流研究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此外,促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创新合作。落实“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深化政府间基础科学研究合作与交流,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国家科技资源互联互通,提升科技创新合作层次和水平。

壮大高层次人才队伍

激发创新主体研究活力

在建设高水平研究团队方面,《意见》明确,将在前沿、新兴和交叉学科领域,立足国际高端和全球视野,按照“成熟一个,建设一个”原则,以基础前沿重大科学问题突破为导向,打造一批广东基础前沿科学研究团队。以广东优势支柱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为导向,组建一批高水平应用基础研究团队。 同时,加速中青年人才集聚和培养。扩大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项目对博士和博士后支持比例,推动“双一流”“双高”大学和科研院所加强对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后备人才的培育。着力支持珠江人才计划、扬帆计划、广东特支计划等各类人才计划中从事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的中青年人才。

此外,我省将加强国际化人才引进与培养,优化海外高层次人才服务。依托我省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柔性引进诺贝尔奖、菲尔兹奖等海外高层次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人才或团队。结合我省科技创新重大需求,吸引重点领域海外创新人才和团队来粤工作,支持国外高水平研究人才与我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展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 加快实现对来粤工作的海外高层次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人才停居留、出入境等方面的便捷服务。

《意见》也提出,我省将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知识创新主体作用,推动企业参与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统筹推进“双一流”“双高”建设,构建特色鲜明的广东高等教育和基础科学研究有机结合发展体系。深化科研体制改革,加快培养高素质基础科学研究人才和团队,实现科学理论和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突破。建立产业需求牵引的项目形成机制,围绕企业提出的受制于人、“卡脖子”的重大技术需求,建立产业目标导向科学问题库。加快高新技术企业树标提质,引导大中型骨干企业聚焦在国家层面具有影响力的广东优势支柱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广东省技术创新中心、高水平企业研究院和企业重点实验室。

链接

加强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

到2022年实现的“小目标”

全社会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占研发经费投入比重达到8.5%以上,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总额跻身全国前三位。 前沿战略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源头供给能力大幅提升,突破一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和重大装备。启动建设省实验室10个左右,筹建国家实验室实现突破,新增建设大科学装置3个左右、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20个以上。 全省基础研究人员数达到6万人以上,占研发人员数的比例达到7.5%以上,培养和引进院士若干名,聚集一大批高水平科学家。 新增“双一流”建设高校1-2所,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75个以上学科进入ESI学科前1%,8个以上学科进入ESI学科前1‰。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