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电子学会
您的位置: 首页 >学会之窗>广东省电子学会>学会动态>详细内容

省电子学会2025全国青少年信息素养大赛华南赛区(广东)复赛线下赛举办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12日 来源:省电子学会 【字体:

7月19日,由中国电子学会主办、广东省电子学会承办的2025全国青少年信息素养大赛华南赛区(广东)复赛线下赛在广东广雅中学(花都校区)举行。大赛坚持“开源、开放、公益、创新”的办赛原则,旨在激发广大青少年的科学兴趣和想象力,培养他们钻研探究、创新创造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致力于发现和培养一批具有科研潜质和创新精神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来自广东省21个地市的2000多名中小学生齐聚广州,参与了激烈的角逐。

中国电子学会全国青少年信息素养大赛组委会副秘书长何京秋,广东省电子学会副理事长杨春晖,广东广雅中学副校长王穗芳,广州市花都区教育局副局长梁国洲,广东广雅中学(花都校区)副校长陈明,广东省电子学会副秘书长、广东《现代信息科技》杂志社副社长吴中辉,广东省电子学会科普教育分会理事长、华南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教授、大赛总裁判长罗飞,广东省电子学会科普教育分会副理事长、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副教授、大赛总仲裁长罗隆出席了本次赛事的开幕式。

开幕式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拉开帷幕。何京秋首先作了开幕式致辞。她表示,广东省历来重视青少年创新教育,在科技人才培养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当前,我国正加快培育以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新质生产力,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这一进程的关键在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和全民科学素养的跨越式的发展。面对人工智能时代的全新挑战,我们必须重构从课程体系、教材内容到师资培养、评价机制的全链条教育生态。全国青少年信息素养大赛正是这一变革的生动实践,它以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为核心理念,不仅精准考查学生的信息素养综合能力,更着重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现实问题的素养。本届大赛将帮助更多青少年在竞技交流中感悟自主创新的时代脉搏,体验科技变革的无穷魅力,掌握科学思维的金钥匙,铸就文化自信的精神底色,培养面向未来的创新型人才,打造广东赛区的标杆示范,将广东赛区办出高度,办出特色,办出影响力。

杨春晖表示,全国青少年信息素养大赛有着深厚的历史沉淀与广泛的社会影响力。本项赛事的前身是全国青少年电子信息智能创新大赛,至今已成功举办十届,不仅连续入选教育部“2022—2025学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名单”,还荣获第二十九届、第三十届联合国“国际科学与和平周”的优秀活动奖和特别贡献奖,成为青少年科技创新领域的一张闪亮名片。本届大赛的参与热度高,赛事设置的十二个赛项既深度融合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又充满趣味性与挑战性,必将让选手们在竞技中收获成长。

王穗芳表示,“盛夏七月,万物生长,在这充满活力与希望的时节,作为东道主,广东广雅中学(花都校区)全体师生对各位领导、嘉宾、参赛选手和裁判员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广雅中学自创办以来,始终秉持“务本求实、开拓创新”的办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在数字时代,信息素养已成为青少年成长的核心能力之一。此次大赛选择在广雅中学举办,既是对广雅办学成果的认可,更是对广雅中学的信任与鞭策。校园里的每一处赛场、每一个设备,都凝聚着工作人员的心血,只为给各位选手提供一个公平、专业、舒适的竞技环境。希望同学们能在广雅的校园里尽情施展才华,在比拼中交流思想、碰撞火花,将科学梦想融入实践创造,在挑战中收获成长与友谊。

 开幕式结束后,嘉宾们前往各处赛场,观摩选手们的比赛,并对赛事进行指导。


2025全国青少年信息素养大赛华南赛区(广东)复赛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此之前,选手们已经完成线上答题形式的初赛遴选,线下赛阶段则需要参赛选手通过利用各种电子元件组装实物作品完成相应作业任务,以及完成技术设计报告和现场答辩等。初赛报名人数突破4万,经过激烈的比拼,超过2000人晋级复赛线下赛。复赛线下赛共设置了十二个赛项,分别是创意工程主题赛、电子创新设计赛、AIOT火星生存挑战赛、开源鸿蒙工程赛、水中无人系统挑战赛、智能星际挑战赛、无人飞行器主题赛、海洋家园建设挑战赛、中国风创意编程赛、智能运输器开源挑战赛、智创生态挑战赛、幻程解谜竞速赛。

选手们热情高涨,在各赛项中以最佳的状态展现自己的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选手表示,团队既要分工明确,又要紧密协作,这次活动既增强了团队意识,又提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获胜选手将于8月19日—24日参加在浙江桐乡乌镇举办的全国总决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