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越秀区科协联合举办“公园里的四季” 科普课程启动仪式
4月19日,在第56个世界地球日来临之际,广州市科协主办、广州市越秀区科协协办,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广州市女科技工作者协会共同承办的“珍爱地球·共绘四季——2025世界地球日暨‘公园里的四季’科普课程启动仪式”在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成功举办。来自20组亲子家庭、科研机构、辖区公园和相关政府部门近60人齐聚一堂,参加首场“昆虫与美”科普课,开启“绿美越秀”生态科普之旅。
启动仪式上,越秀区科协主席、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越秀分局党组书记、一级调研员史明军等领导为首批“公园里的四季·科普导师”颁发证书,标志着专业力量注入科普一线。随后,史明军主席向课程执行团队授旗,“公园里的四季”正式启航。广州市白云山麓湖景区管理中心副主任郑钦文与项目组签署“公园—课程结对协议”,明确“一园一主题”合作模式,构建“一核一廊多点”的城市绿色科普网络。
启动仪式后,仲恺农业工程学院韩群鑫教授带来首场科普课《昆虫与美》,通过生动讲解和“昆虫时装秀”图片展示,让孩子们了解到甲虫鞘翅藏着的彩虹密码,感受到昆虫蜕变与重生的生命之美,为到场亲子家庭讲解了昆虫的多样性与美学价值。
随后,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首席专家李泰辉教授带领亲子家庭参观越秀区首批科普教育基地华南菌物博物馆。从世界上最早人工栽培的灵芝标本,到广东特有虫草新种的广东虫草,再到广东“毒菇头号杀手”致命白毒伞,近10万号标本引发了阵阵惊叹。孩子们通过互动体验,解开了“颜色越鲜艳的蘑菇越毒”等常见误区,收获菌物文创礼品的同时,也成为了小小菌物鉴定师。
“公园里的四季”项目将推出18节分龄课程、6节自然科学笔记实践课及全国科普日系列活动,覆盖越秀公园、麓湖公园等多个城市公园,聚焦植物、昆虫、微生物等生态主题,通过“观察—记录—实践—传播”的闭环,让市民尤其是青少年在四季变迁中感知自然韵律,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深层内涵。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