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基层科协>广州>越秀区>详细内容

广州市越秀区科协联合举办 “土生·土长——‘越秀小英才’活动”

2025-08-26 来源:广州市科协 【字体:
阅读:

8月16日,百名青少年在广东省土壤科学博物馆参加了“土生·土长——‘越秀小英才’活动”,共同探索脚下的土壤世界,解密土壤神奇的超能力。本次活动由广州市科协主办,广东省科学院智能制造研究所承办,广州市越秀区科协、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协办,是2025年广州基层科普行动计划项目——科普助力“百千万工程”系列科普活动之一。

图片1

活动伊始,科普大使夏冰卿博士为青少年带来了一场生动有趣的《1小时走完广东》科普讲座。夏博士以广东省不同区域的土壤为切入点,带领同学们“云游”粤北、粤西、粤东、粤南、珠三角及沿海地区,介绍了各地代表性土壤的特点和形成过程。“土壤不仅仅是一块土,它是有生命的‘土’!”夏博士向受众讲解了土壤的组成、分类及功能。她介绍,土壤是地球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不同类型的土壤拥有独特的“名字”和“性格”。更让大家惊叹的是土壤的“神奇超能力”。土壤不仅是植物生长的根基,还是地球生态系统的“净化器”和“营养库”,夏博士特别强调了土壤微生物的三大角色——“结构建造师”“养分转化师”和“污染清洁师”,这些微小的生命体默默无闻地维持着土壤的健康,进而影响整个生态环境。讲座过程中,大家全神贯注,不时记录要点。在互动问答环节,大家踊跃举手、气氛热烈,争相回答问题,答对的同学还获得了博物馆周边文创奖品,进一步激发了大家的参与热情。

讲座结束后,青少年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先后参观了广东土壤科学发展史和广东土壤标本两个展厅。在广东土壤发展史展厅,通过图文展板,历史档案、工具用品、成果实物等展品的呈现,讲解员导览与讲解了现代土壤科学在广东省的萌发、成长、壮大的发展过程及各时期的突出科研成果。曾经的科技落后、困难条件与现在的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的强烈对比,不畏艰难、无私奉献、求实创新的中国科学家精神,均深深感染了青少年。在广东土壤标本展厅,通过土壤基础知识展板,我国红壤区的100多块土壤整段标本、200多个成土母质、矿物、土壤新生体等标本,讲解员讲解了土壤形成过程及特性、广东土壤类型及分布、典型土壤发育过程及其生态意义、广东土壤资源概况等内容。许多学生表示,这次活动让他们对土壤的认识不再局限于“泥巴”,而是看到了一个充满生命力和科学魅力的世界。

此次“土生·土长——越秀小英才”活动不仅让青少年近距离接触了土壤科学,也为广州科普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助力广东省“百千万工程”实施,推动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作出贡献。

分享到: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