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学术“真讨论”赋能科技产业互促双强——2025年岭南科技创新论坛综述
九月的广东,科技界涌动热潮。从9月19日至22日,一场持续4天的学术盛会——2025年岭南科技创新论坛以“科技赋能 向新自强”为主题,在广州、深圳、东莞、江门等地的会场留下了无数思想碰撞的火花。
今年论坛在两院院士、专家学者、科技人才间展开学术“真讨论”,让他们“唱主角”。省科协成功主办了1场主论坛及7场平行论坛,包括59场学术活动、超400个学术报告,15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受邀作高水平专题报告(19位两院院士受邀出席),在目标定位、内容设置、办会模式上有诸多亮点,是一次组织得力、聚焦前沿、讲求实效的高水平学术会议。
论坛期间,省级科技社团成为连接科技与产业的纽带,学术回归思想碰撞的本源,学者在热情讲授中完成传承。广东省科协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成洪波介绍,省科协举办岭南科技创新论坛是贯彻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促进产业科技互促双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具体举措。
岭南科技论坛从历史积淀中走来,目前已有20年历史,前身系广东科协论坛、岭南科学论坛,是省科协持续打造的高层次学术活动品牌。2017年至今,吸引了超260位两院院士、2300多位正高级专家参与其中,成功搭建了汇聚顶尖智慧、服务产业需求的平台。
未来,论坛更以全新姿态再出发——在坚持“四个面向”中弘扬科学家精神,在回归学术本真中上下求索,为科技创新厚培土壤,让科学活力“热辣滚烫”。
站位高:锚定目标,激活创新发展新动能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科技创新是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核心动力。
岭南科技创新论坛的主要目标,是发挥论坛学术平台枢纽作用,以高质量的学术活动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主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广东省科协主席陈勇带着“AI +能源”的探索案例上台,展望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中国科学院院士、广州南方学院校长汤涛在“人工智能时代的数学学习”主旨报告中谈及数学是所有科学的基础,阐述研究数学的不可或缺性。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钱德沛介绍我国超级计算的发展与挑战,提出对未来计算的思考。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教授韩恩厚凭借其在腐蚀控制丰富的实践和技术积累,分享基础研究的战略价值。
在平行论坛中,两院院士报告更是直指科技自立自强的核心命题——非常规高温超导、发光纳米材料、精准肝脏外科……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恩哥、薛其坤、唐本忠、朱美芳、赵天寿、马於光、王松灵,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光辉、董家鸿受邀作专题报告。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是破解“卡脖子”问题的根本出路。院士报告紧扣国家与区域战略,汇聚计算机、物理、医学、数学、材料等学科方向,形成“智慧矩阵”,彰显论坛服务国家战略和广东发展需求的高站位。
“科技赋能、向新自强,就要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成洪波表示,坚持科普惠民,厚植创新沃土,明确固本强基目标任务,创造有利于基础研究的社会氛围和良好科研生态,完善科学评价体系、激励机制,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覆盖广:规模集中,打造学术交流新平台
对学术质量的坚持,在各承办省级科技社团的实践中形成共鸣,让每场平行论坛都成为“硬菜”。
7个平行论坛由省计算机学会、省物理学会、省网络空间安全协会、省材料研究学会、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省视光学学会、省食品学会、省纺织工程学会分别承办,开展59场学术活动、超400个学术报告,既有人工智能、量子科技、新材料、生物医学、网络安全等前沿科技话题,同时又深度关注食品、纺织等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吸引了政产学研用各界精英热情参与,形成了跨领域的深度对话与合作的生动局面。
在科技前沿领域,人工智能+大数据创新发展论坛核心议题涵盖智能算网系统、数据隐私保护、粤港澳科技合作机制等方向,摸索智慧城市、智能制造、金融科技等场景的数字化转型路径。2025年粤港澳量子科技论坛共同探讨量子科技发展的新路径,分享量子前沿最新成果,凝聚共识,同时推动与粤港澳三地量子科技行业的合作。智御未来—网络空间AI应用安全论坛剖析大模型应用中的新型安全威胁,展示企业级AI安全防护框架与实践案例。
在服务产业领域,2025广东材料发展论坛多维度分享新材料科技革命和未来产业发展的最新政策、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探讨半导体、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的颠覆性技术创新和产业融合。新质生产力赋能医疗器械前沿科技与成果转化论坛探讨医工融合与新质生产力赋能背景下高性能医疗器械领域的最新进展,开展学会助力地方产业科技创新发展合作签约。“智慧视光”创新论坛全方位展现该领域的前沿科学技术突破与最佳应用实践,推动信息化和智能化在眼健康领域的深度融合与应用发展。构建开平食品、纺织产业新格局论坛分别对江门开平的食品、纺织等传统支柱产业进行深入剖析,探讨未来产业发展方向。
论坛以“前沿探索”与“传统升级”并重的思路,精准服务于广东省“产业科技互促双强”和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战略部署。
“科技赋能、向新自强,就要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成洪波表示,充分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精准对接、密切合作,促进企业主导的产学研融通创新,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要瞄准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也要聚焦服务“百千万工程”,加快培育构建全省一盘棋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办会实:节俭办会,树立学术会议新风尚
回归学术本源,论坛坚决力戒形式主义,以节俭、务实、高效为核心原则,将提升学术交流实效放在首位。
今年论坛不同于传统会议模式,与会者在现场能直观感受到一些细微的变化:
领导致辞不讲空话、套话,精简开幕式、启动仪式、闭幕式等环节;最大程度减少非学术环节,让大家能够将全部精力集中于学术探讨、成果交流与合作对接;组织者主动转变工作重心,将主要精力从繁琐的会务组织工作转向促进学术交流质量提升……
论坛主承办方通过优化会议流程、创新交流形式、搭建精准对接平台等方式,为与会者创造更便捷、更高效的交流条件,确保每一项活动安排都围绕学术需求展开,真正实现了“把时间还给学术,把实效留给交流”,为学术会议的规范化、高效化发展树立了良好典范。
学术报告、专题研讨、专业培训、项目签约、成果对接、现场路演等,形式多样的论坛超越了单纯的学术交流,具有强烈的实践导向。在2025广东材料发展论坛中,34家企业参展,本身就是一次大型的产学研对接活动;在新质生产力赋能医疗器械前沿科技与成果转化论坛中,开展助力地方产业科技创新发展合作签约;在“智慧视光”创新论坛中,“糖尿病眼病研究全国联盟”启动,“超广角眼底AI诊断系统”合作签约;在新质生产力赋能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中,定向邀请高校及科研院所代表介绍本单位各团队研究方向,征集了百余项省内食品领域最新科技成果……这一项项凸显了论坛在推动具体合作与成果转化方面的实际成效。
论坛改革,可以说是一场效能改革——忠于学术探讨,重视解决问题。更深远的意义在于通过平等、开放的交流和对话,真实挖掘学术观点。这不仅能够有效提升了会议的学术专注度与交流效率,而且通过实际行动,推动社会治理效能提升、经济发展动能转换与学术前沿突破,最终服务于国家发展、社会需求与民生改善。
“科技赋能、向新自强,是我省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历史使命,也是各级科协组织的重要职责。”成洪波强调,省科协将认真履行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听党话、跟党走主责,切实抓好科技人才、科技创新、科学普及、科技咨询、弘扬科学家精神和科技民间外交等主业,重点实施青年科技人才培育托举、产业科技创新牵线搭桥、“百千万工程”科普赋能惠民、科技社团治理能力提升、基层科协组织强基固本“五项行动”,真正把科协建成“科技工作者之家”。通过有效组织、服务和引领,让广东科技工作者在服务广东高质量发展中大显身手、大展其能,做出更大贡献。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