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学术>学会动态>详细内容

资源拼团·大赛企业走进大院大所精准对接活动——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专场举办

2025-04-25 来源:省环境科学学会 【字体:
阅读:

4月10日,在广州市科技局的指导下,广东省环境科学学会联合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广州市新型研发机构协同创新联盟联合举办了资源拼团·大赛企业走进大院大所精准对接活动—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专场,旨在推动生态环境领域资源共享与对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广州市科学技术局科技金融处处长李家华,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副所长许玫英,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合伙人周进、科技信贷部及活动策划部总经理凌诗婷,广东省环境科学学会副秘书长陈桂红,以及政府、研究所、学会、科技企业、技术经理人、创投机构、银行代表等40余人现场参会。

构建四链融合生态 释放新质生产力动能。市科技局金融处李家华处长在致辞中讲到,市科技局积极构建创新服务体系,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其中广州科技创新创业大赛已举办10年,服务近3万家企业,搭建产业链上下游对接平台,以一定的奖金、全要素资源及相关配套政策赋能企业发展,促成超1000家企业获投融资超499.16亿元。李处表示,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实践,科研机构、成果转化机构和行业组织等多方携手,依托自身专业经验,加速推动企业技术需求与科研力量精准碰撞,为产业链带来新机遇。市科技局未来会继续支持创新,希望企业与科研机构借此活动深度合作,推动成果落地转化,助力高质量发展。

微生物技术矩阵亮相 破解生态环境产业痛点。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副所长许玫英以《发挥微生物优势,助力发展环保新质生产力》为题,对研究所的发展历程、研发实力、创新布局及取得成效等进行介绍。她提出,面对国内外复杂严峻的发展环境,唯有以科技创新为引擎才能突破产业升级瓶颈。未来研究所将持续深化产学研融合,打造开放协同的创新生态系统,以生物科技硬实力驱动产业绿色转型与高质量发展。

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发中心主任曾国驱以《创新渠道·绿色发展—低碳环保与资源化技术》主题,重点介绍了涵盖了污水处理与环境修复领域、碳汇与碳中和领域等9项前沿技术成果。曾主任表示,这些技术已在多个场景完成验证,将为环保产业升级和绿色低碳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实验室主任梅承芳围绕《生态环境与绿色测评科技服务》主题展示研究所从技术研发到应用服务的全链条能力,详细介绍了功能菌剂开发与安全性评估、微生物相关测试服务、碳服务等11项服务,覆盖产业链多样化需求。

企业需求直击 技术痛点对接科研尖刀。活动现场,来自生态环境领域的10家科技企业代表依次介绍了企业现状与面临的技术难点。针对企业提出的多元技术需求,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的专家学者们积极回应。在交流中研究所与企业、企业上下游间围绕技术研发、产品创新、项目落地等关键环节,共同探寻切实可行的合作方向。其中多家企业与研究所初步达成合作意向,下一步研究所将实地走访企业、开展技术研讨会等,推动实验室成果向产业化场景迁移。

打造智能枢纽 破解成果转化“死亡谷”。针对技术成果转化中对接与落地的痛点,大湾区科技创新中心湾创企赋副总经理张真振在活动现场详细解读了《大湾区中心企业综合赋能方案》。作为基于AI技术的成果转化“智能枢纽”,构建了“线上工具+线下运营”的全链条服务生态。通过AI匹配引擎与大数据技术,精准捕捉产业需求端的场景、技术、人才、政策、资金、品牌等多元诉求,同步对接技术供给端与技术经理人。这一创新模式不仅为企业提供“技术需求定制化对接、成果转化全周期护航”的专属服务,更通过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运营机制,破解转化过程中的信息壁垒与资源错配难题,为科研成果从“实验室”到“市场”搭建高效通道,激活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强动能。 

活动最后,参会代表一行参观了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展厅直观了解其发展历程、研究中心分布、产品及应用情况等,为后续深度合作奠定基础。

作为大赛企业走进大院大所的首场活动,本次对接会以 “精准化、实效化”为导向,提前收集分析企业需求,匹配解决方案,推动创新要素高效流动,为大赛企业在探索产学研深度融合、释放新质生产力方面提供新的平台。

分享到: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