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举办心理测量与心理评估新技术学习班
7月26日,由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省心理卫生协会联合主办,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精神心理健康分会、省心理卫生协会心理评估专业委员会、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暨南大学精神心理疾病临床与转化研究所共同承办的2025年心理测量与心理评估新技术学习班暨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精神心理健康分会第五次学术会议暨广东省心理卫生协会心理评估专业委员会第十一次学术会议在广州召开。来自国内的心理治疗、基因遗传、生物标记物检测等领域权威专家,通过主题报告、案例研讨等形式分享前沿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进一步加强了国内、省内合作,实现了优势互补与共同发展,对于培养临床心理测评高级人才起到积极作用。
据悉,心理测量与心理评估新技术学习班自2015年开始举办,迄今已经19期,参训学员超过10万人次,极具学科特色,已成为广东省心理评估测量专业的一面旗帜。这不仅是响应时代所需,也是促进精神心理健康问题的精准评估和干预治疗,为后疫情时代人类心理健康和稳定适应贡献学科力量的有力实践。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郭军教授、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孙炳刚,广东省心理卫生协会党支部书记、常务副理事长吴小立教授,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精神心理健康分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心理卫生协会心理评估专委会主任委员贾艳滨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精神心理健康分会秘书长、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医学科钟舒明副教授主持开幕式。
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精神心理健康分会主任委员、省心理卫生协会心理评估专委会主任委员贾艳滨教授在致辞中首先对参会人员表示热烈欢迎,并衷心感谢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省心理卫生协会、省颐养健康慈善基金会和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领导机构的大力支持。她回顾道,心理测量与心理评估新技术学习班已连续举办11年,是广东省特色继续教育品牌项目,并成功助力暨南大学精神病学/心理学学科首次进入ESI全球前1%。
贾艳滨教授着重阐述了本次“三会联动”的重要意义。这既实现了学术资源的深度融合,更是对跨学科协作的创新实践。心理测量技术的革新为精神健康评估提供了精准化工具,而精准医学的发展则为心理健康干预开辟了新路径。她特别提及今年举办的跨诊断心理治疗培训班,目标是让学员们掌握更加精准的诊断与治疗技术,识别不同诊断类别的共同核心机制,提高临床治疗的效率和普适性。期望跨诊断心理治疗培训班成为继广东省高级测量师学习班之后的又一个品牌专业培训项目,以更好地贯彻落实《2025—2027年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年”行动》和国家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要求,提升心理服务能力和质量,促进全民心理健康。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