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学术>学会动态>详细内容

省环境科学学会参加2025年生态环境科技传播与普及转化研讨会

2025-11-14 来源:省环境科学学会 【字体:
阅读:

11月7日,江苏盐城,在2025年生态环境科技传播与普及转化研讨会上,由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孙连鹏教授、广东省环境科学学会常务副秘书长陈桂红正高级工程师、华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张立国教授共同召集的“科普讲解与职业发展规划”分会场学习热情高涨,这场聚焦科普工作者职业前景的分享会,为从业者系统梳理了一条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

政策破冰!科普人迎来“国家认证”新时代

“我做科普,还能评职称吗?”——这是许多科普工作者的心头之惑。

广东省环境科学学会常务副秘书长陈桂红带来了权威解答。她系统解读了全国科学传播职称政策,明确指出:科普不是“业余爱好”,而是国家认可的专业岗位!2024年新修订的《科普法》首次设立“科普人员”专章,从法律层面为科普工作者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标志着科普人才队伍建设进入了制度化、规范化的新阶段。

实践出真知!他靠科普斩获“高级工程师”

政策是赛道,业绩才是跑道上的成绩。广东省地球物理勘查院环境五所所长邹屹峰就是最好的例子。作为知名科普达人,他打造的“谈核不色变”账号,全网播放量超2亿。他将这些亮眼的科普成果,成功转化为职称评审的硬实力,顺利晋升高级工程师,完美诠释了何为“科普与业务双向赋能”。

体系的力量:粤桂两地如何打造科普沃土

广东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教育培训部副主任王波介绍,全省已建成256家环境教育基地,每年接待公众近500万人次,并通过“绿色有约”等品牌活动,构建了“基地+学校+社区+乡村”的多元参与机制。

广西环境科学学会副秘书长谢佳凝则分享了“我是生态环境讲解员”赛事的系统化培育经验,通过强大的后台专家团队为选手精准赋能,打造了引以为豪的生态文化输出窗口。

两地经验共同证明,体系化、平台化的支撑,是科普人才持续涌现的沃土。

从“讲得好”到“走得远”:讲解员的升维之路

下半场,焦点回归到“人”的本身。

山西自然博物馆的文博助理馆员穆超超分享了如何让讲解工作超越技巧,注入真正的意义;南京江宁水务集团科协副主席刘娜则擘画了从“优秀”到“卓越”的升维之路,鼓励大家通过“破圈、共创”实现职业飞跃。

压轴出场的广西药用植物园科普研学中心主任刘琳,则以一堂《无患子侦探社》互动课,展示了如何将古老生态智慧融入现代环境教育,点燃下一代对科学的兴趣。

活动的最后,在陈桂红副秘书长主持的趣味科普互动中,会场气氛达到高潮。这场科普盛宴清晰地传达出一个信号:科普人的职业发展路径正愈发清晰,属于科普的黄金时代,需要每一位有志者去共同开创。

分享到: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