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青少年北斗林业应用科普进校园系列活动科技竞赛活动落幕
7月6日,2024年东莞市青少年北斗林业应用科普进校园系列活动科技竞赛活动落幕。作为东莞市科普专项资助项目,活动以“北斗领航梦想,科技守护自然”为主题,通过“实践+竞技”的创新模式,为全市青少年呈现了一场科技与生态交融的科普盛宴。活动由东莞市科协指导,东莞六中主办,广东省电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东莞市林学会协办。
本次竞赛设置校园测量竞速巡回赛、北斗短报文鸟类观测赛、北斗林业应用讲解赛三大核心环节,形成“技术认知—场景应用—思想升华”的闭环培养体系。在校园测量竞速赛中,参赛学生需在15分钟内完成定位寻卡、区域测量任务,误差需控制在5%以内,充分考验北斗定位原理掌握与工程实践能力;北斗短报文观测赛则要求选手在5米误差范围内发送鸟类观测数据,创新性融合生态监测与卫星通信技术;最终讲解赛中,学生结合前序实践,以3分钟演讲阐述北斗技术在林业中的创新应用,展现科技传播能力。
赛事组建了包含正高级工程师、副高级专家的专业智囊团队。东莞六中副校长罗凯旋在致辞中表示,此次竞赛突破传统科普边界,通过‘学校搭台、企业赋能、学会指导’的协同模式,实现了教育资源、技术资源、行业资源的高效整合。这种“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的合作机制,为科普教育从“单校作战”向“深度学习”转型提供了范例。
赛事设计紧密对接《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要求,将北斗技术与生态保护深度融合:测量赛关联林草资源勘界,观鸟赛呼应野生动物保护,讲解赛聚焦科技生态协同。通过“精度+速度”“数据准确性+通信有效性”“技术理解深度+表达感染力”的多维评价体系,实现科技素养与生态意识的双重提升。
区别于传统科普活动的“讲座式”传播,本次竞赛以“任务驱动”重构评价体系,与当前教育评价改革方向高度契合。东莞六中科技教育负责人表示,目前正在探索将竞赛成果转化为校本课程,通过‘做中学、赛中评’的模式,推动科普教育从活动化向课程化、常态化升级。这种创新实践为破解“科普进校园”可持续难题提供了新思路。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