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江海区科技馆开展垃圾分类科普讲座
阅读: 次
为提升市民科学垃圾分类能力,破解生活垃圾激增带来的环境问题,江门市江海区科技馆于11月9日开展垃圾分类科普讲座。活动力求将专业分类知识转化为贴近生活的通俗表达,引导市民从 “随手扔垃圾” 的被动状态,转变为 “主动分好类” 的自觉行动,凝聚全民环保共识。
讲座现场,工作人员以 “什么是垃圾分类” 为切入点,结合市民日常接触的垃圾举例:家里的旧作业本、空饮料瓶属于可回收物,吃剩的米饭、苹果皮是厨余垃圾,过期感冒药、废电池归为有害垃圾,用过的卫生纸、脏塑料袋则属于其他垃圾,帮助大家快速分清四类垃圾特征。随后,工作人员详细讲解不同垃圾的处理方式:可回收物会被运至再生工厂加工成新原料,厨余垃圾可通过堆肥变成养花肥料,有害垃圾需经专业机构无害化处理以避免污染。同时,还针对性纠正常见误区,比如强调 “纸巾虽为纸制品,但沾染污渍后无法回收,需投至其他垃圾”“猪骨、牛骨硬度高难降解,不能与鸡骨一同投入厨余垃圾”,用实例帮市民避开分类误区。为调动参与积极性,现场设置知识问答环节,游客举手分享答案,答对者可获小小纪念品,大家踊跃参与;工作人员还会补充讲解细节,如提醒外卖盒需先倒出剩菜,再根据盒身是否干净判断是否归为可回收物,进一步深化市民认知。
本次活动吸引近百名市民参与,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到场。通过活动,市民不仅掌握垃圾分类标准、纠正分类误区,还学会外卖盒拆分投放等实用技巧,从 “不懂分类” 转变为 “会分类、能分对”,更逐步树立主动分类意识,养成 “先分类、再投放” 的习惯,为环保工作奠定坚实群众基础。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