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基层科协>佛山>南海区>详细内容

2025氢能科技国际论坛在佛山南海举行

2025-10-29 来源:佛山市南海区科协 【字体:
阅读:

10月23日,由佛山仙湖实验室主办的氢能科技国际论坛在佛山市南海区樵山文化中心圆满举行。作为2025年中国氢能产业大会的重要同期活动,该论坛已连续第三年举办,吸引了近千名来自高校、企业及科研机构的代表参与,成为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平台。

聚焦产业痛点,共探技术突破

论坛以“立足产业需求,推动协同创新”为主题,邀请14位氢能领域顶尖专家围绕绿氢制备、氢安全、数字技术应用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对话。国家电投集团氢能首席专家梅武指出,绿氢是解决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储能与减碳难题的战略选择,电解水制氢技术需重点提升宽功率工况下的可靠性及高温化效率。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首席专家郝冬则强调,通过实测数据验证燃料电池汽车涉氢安全,可有效消除市场对氢能应用的担忧。

武汉理工大学教授刘永坚提出,人工智能技术可赋能氢能材料发现与系统控制,进一步提升能效与安全性。同济大学教授李冰分享了燃料电池电极界面传输的创新路径,为氢电转化效率优化提供新思路。广东清能新能源CEO张弛、广东氢发新材料董事长谢志勇等企业代表分别就大功率AEM电解槽研发、碳材料产业化等议题展开讨论,推动技术成果向产业应用转化。

协同发展,共绘产业蓝图

论坛深入探讨氢电协同、氢能商业化等战略方向。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副总工程师徐东杰指出,氢电协同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需通过科技创新驱动能源体系重构。广州供电局氢能中心副总经理潘军结合南方电网实践,提出通过技术进步、市场机制完善与政策保障推动绿氢消纳。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冯汉升研究员则分享了燃煤锅炉掺氨燃烧技术的可行性,为传统能源低碳转型提供新路径。

国际视野,共谋全球合作

佛山仙湖实验室研究员Mathias Uller Rothmann(丹麦)聚焦钙钛矿材料在光伏制氢领域的潜力,呼吁通过材料稳定性研究拓展应用场景。清航空天副总经理于宁、佛山市攀业氢能源董事长董辉分别介绍了连续旋转爆震燃烧技术、燃料电池两轮车产业化进展,展现了氢能技术在工业与交通领域的广阔前景。

仙湖实验室:产学研协同的桥梁

作为广东省与佛山市科普教育基地,仙湖实验室始终致力于搭建研发端与产业应用端的沟通桥梁。实验室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通过国际学术交流与产业合作,推动氢能技术突破与商业化落地,助力我国能源转型与碳中和目标实现。

本次论坛由仙湖科技有限公司、广东省武理工氢能产业技术研究院承办,为氢能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了深度交流平台,进一步巩固了南海区在氢能领域的创新高地地位。

分享到: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