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管中心建设及工作规范》团体标准在京启动
7月9日,由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归口管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医学中心提出和主编的《无管中心建设及工作规范》团体标准启动会在北京举行,标志着该标准正式启动编写工作。会议同期还举行了无管中心试点单位签约仪式,此举意味着无管微创技术至此迈入全国规范化、体系化发展的新阶段。
无管微创技术是一种先进的外科手术和麻醉新理念,也是一种全新的手术和围术期的管理模式。其核心在于最大程度降低医源性或者介入性操作引发的应激反应,减轻对患者免疫及生理功能的影响,从而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优化术后康复进程,提升医疗质量和效率。
《无管中心建设及工作规范》团体标准由国家呼吸医学中心牵头编制,联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等全国25家权威单位共同参与制定。标准将聚焦无管中心建设所需的硬件配置、技术流程、质量控制等核心要素,为技术规范化推广提供标准化路径。
会上,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主任、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何建行教授分别与北京胸科医院杜建副院长、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杨凯艳副院长、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赵俊刚主任、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彭俊主任等4家无管中心试点建设单位代表现场签约。同时,何建行教授还与山东省卫生健康管理研究院王举副院长、曹县人民医院李松院长、邹城市人民医院郝凤成书记、庆云县人民医院刘伟书记等3家县级医院代表完成签约,确定其为无管中心试点培育单位,共同推进无管技术在基层的落地与推广。
随着该团体标准的制定,将有力推动无管手术的规范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为各级医疗机构提供统一的建设依据,确保无管技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推广性,促进无管手术在全国范围内的协同发展。设立试点单位是实现标准落地、打通“从纸面到实践”的关键环节,有助于系统提炼各单位成熟经验,形成可复制、易推广的操作流程,为未来更广泛的应用积累经验。
用户登录